第A6版:热搜

章泽天自曝家族有帕金森基因

称睡眠不足时大拇指有点发抖;专家解释:帕金森不只是手抖

专家解释,帕金森病并非只表现为手抖 网络截图

近日,30岁的章泽天在参加2024年科学突破奖颁奖典礼时,通过社交平台自曝家族病史:“其实,我家里也有帕金森的基因。我摄入过多咖啡因或睡眠不足时,大拇指已经开始会有点发抖了。”

南京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蔚提醒,帕金森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变得“懒散”,要警惕帕金森病,及时就医。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任红娟

综合新闻晨报、凤凰网、央视新闻等

岁数大了人变懒,还总是觉得累

今年75岁的老胡,退休后做事依旧风风火火,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每天去菜市场买菜、做饭,照顾老伴,还有散步的好习惯。最近两年,子女们发现老胡开始变“懒散”了,家里不再收拾得利索,就连一日三餐的饭菜也减少了,总爱在床上躺着。家人琢磨着,可能是岁数大了不想干家务了。但渐渐地,老胡遛弯散步的频率越来越低,甚至在家里走路也变得磨蹭,总是感觉很累。除了力不从心,老胡的手还时不时地抖动,觉得可能是缺乏锻炼的缘故,就没和子女们说,直到医生诊断老胡患上了帕金森病,这才“真相大白”。

王蔚介绍,帕金森病患者的最大特点就是“懒”,但这个“懒”不是真的懒,而是身体僵硬、行动迟缓,随着病情发展,反应也变得迟钝。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由于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引起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减少,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

由于大家对帕金森病不了解,常忽视了早期症状,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早期识别以下典型运动症状,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震颤:多为首发症状,安静时出现,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拇指和食指“搓丸样”动作。

僵直:身体甚至躯干僵硬;肌肉僵硬,走路时上肢无前后摆动。

运动迟缓:运动减少或缓慢;面具脸(面部表情减少、呆板)、小写症(写字越写越小)。

姿势步态异常:弯腰驼背;走路时出现小碎步,呈慌张步态,越走越快,易跌倒。

另外,还会导致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抑郁、反应迟钝、出现幻觉,不明原因的嗅觉减退、手脚麻木、肢体关节疼痛,还有自主神经症状如顽固性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出汗多、心慌等。如果出现以上表现,一定要及时去看神经内科医生。

王蔚表示,帕金森病是无法治愈的,但仍要积极地接受正规治疗,去控制、缓解和改善帕金森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帕金森病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

今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据统计,全球约有450万帕金森病患者。最新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37%,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影响神经系统及受神经支配的身体。由于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可能很轻微,因此常被患者及家属误认为是正常的老化,不会被注意到。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胡永生表示,帕金森病的起病大多数都是单侧起病,一侧先起来,然后越来越重,逐渐会影响到双侧。它不是一个正常的老化,这个病最根本的原因是脑子里分泌的多巴胺不够。长此以往,病人最大的问题是运动功能受影响。比如,穿不了衣服、翻不了身,走路的时候自己不能在外边独立走路。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情绪往往会容易抑郁,不愿意去和别人交流。此外,临床中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心理负担较重,约35%到45%的患者伴发焦虑、抑郁。家人应多给予鼓励与赞赏,以增强患者康复的愿望。

很多人认为帕金森病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对于年轻群体来说还很遥远。但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显示,这种在老年人身上常见的疾病,也盯上了年轻人。

医务人员提示,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医学界主要认为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环境污染、感染、药物和化学物品也可能引发该病。研究发现,年轻人群帕金森病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胡永生介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群出现这种疾病,这种疾病有一些年轻化的倾向,大多数是和遗传因素相关。家族当中如果有患帕金森病的病人,相对来说得帕金森病的概率就要大一些,而且发病的年龄可能会年轻一些。

医务人员强调,预防帕金森病,要尽量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加强语言的锻炼、生活规律,避免劳累而且要戒酒。尽管无法治愈,但药物治疗可能会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外科手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