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于2024年5月15日卸任总理一职。恳请所有新加坡人全力支持黄循财和他的团队,与他们一起为新加坡创造更美好的未来。”4月15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公布了自己即将“交棒”的消息。
今年是李显龙的本命年,72岁的他将结束自己的总理生涯。自2004年担任总理以来,李显龙20年如一日,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服务。带着新加坡“国父”李光耀长子的光环,李显龙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执政风格,书写了一个“新”的新加坡。
根据4月16日的最新消息,李显龙卸任总理后将出任新加坡国务资政。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龙秋利
“国父”之子
李显龙1952年2月10日生于新加坡。作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自幼便吸引了众人关注的目光。
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记录了一段有趣的往事:李光耀请最高法院的一位通译员给长子取名字,之前这位通译员帮过许多律师的孩子取华文名字。“我的孩子出生于龙年正月十五日,是农历最吉祥的一个出生日期,我们因此决定给他取名显龙。”
李光耀很重视让孩子接受华文教育,认定孩子应当接受祖先语言文化的教育。三岁半的李显龙被送到了南洋幼稚园,因为这所幼稚园是用华语教学的。
虽然从小接受华文教育,但是因为在家里用英语跟母亲交谈,所以李显龙讲英语跟讲华语一样流利。再加上6岁起就补习马来文,他也掌握了马来语。
1971年,李显龙到剑桥大学深造。据李光耀回忆,李显龙进入了当年牛顿所建立的最优秀的数学学府——三一学院。在三一学院优秀导师的教导下,他两年时间修完三年的课程,获得数学一等荣誉学位。
1974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李显龙开始规划自己的政治生涯。1978年,他在美国堪萨斯州莱文沃堡进修陆军指挥和参谋的课程,并在1979年取得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管理学院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
回新加坡之后,李显龙并没有马上步入政坛,而是选择服务于军队。凭借着聪明干练,他的职务一路高升,很快就升任新加坡武装部队参谋长兼联合行动与策划司司长。
从军期间,李显龙最为人们熟知的事迹是指挥1983年圣淘沙缆车意外的拯救行动,成功救出13名受困缆车的乘客。
李显龙1984年辞去军职从政。从初涉政坛到入主内阁,用了不到14年时间,李显龙由新加坡最知名的“政治宠儿”,变成了这个国家的政治领袖。
初露锋芒
20世纪80年代初,李显龙担任政府中的一个初级部长,负责分析研究国家经济方面的政策。
那时,新加坡突遇经济大萧条,李显龙咨询了近千位各行业专家和学者,为当时的国家经济委员会起草了一份名为《21世纪新加坡》的报告。
报告一出台就轰动整个狮城,因为这份报告不仅涉及新加坡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大萧条,还涉及如何“再造新加坡”的问题。
1986年,凭借卓越的业绩与非凡的才干,李显龙荣任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长。仅过了4年,他更是晋升为该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总理,并继续主持贸工部的事务。
李显龙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遭遇两次重大打击:一是30岁丧妻,二是罹患癌症。
1982年,李显龙的第一任妻子黄名扬逝世;十年后,李显龙患上了淋巴癌。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磨难, 才让李显龙坦然面对人生。
经过14年的历练与积累,2004年8月12日,52岁的李显龙在总统府宣誓就任新加坡第三任总理,新加坡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李显龙的表现和所展现出的能力,没有让父亲以及关注他的人失望。
亲民的、和蔼的“小国巨人”
李光耀执政25年,在他的引领下,新加坡成功地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前殖民地蜕变为繁荣富裕的现代国家;其继任者吴作栋在14年任期内,则给新加坡带来了亲民宽松的治理氛围。
在李显龙的领导下,新加坡又将书写怎样的新篇章?
上任之初,李显龙就展现了他不一样的治理风格。公共服务部门实行5天工作制、让女性公务员享有跟男性公务员一样的子女医药福利、放宽举行演讲和展览的执照条例……过去,这些曾被拒绝的要求,在李显龙时代,都看到了“可能”。
如果以GDP作为衡量标准,李显龙无疑是新加坡卓越的经济舵手,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GDP实现了历史性增长,从2005年的1278亿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5013亿美元。
2024年5月15日,李显龙将卸下总理职务。在这之前,李显龙会向总统尚达曼正式提议,委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为新任总理。这意味着今年8月的国庆群众大会,将由新总理发表重要演说。
宣布交棒日期后,新加坡多位政务官及国会议员纷纷在脸书上发帖。从他们的帖文中,不难感受李显龙作为总理的风采。
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表示,在疫情期间,李显龙向当时的总统哈莉玛请准以动用国家储备金来挽救性命与生计,他非常感激。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李智陞在帖文中忆述,李显龙在2013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谈及须在国家建设方面做出改变,让社会和政府为个人提供更多支援。“李总理深信,我们传给下一代的新加坡,必须比我们从先辈手中所继承的更好。他因此督促我们要不停想象,打造一个子孙后代可期待的新加坡。”
如果说,李光耀素以强者的形象出现在国际社会和公众面前,作为李光耀的后来者,吴作栋和李显龙处理国内事务让人印象深刻,树立起亲民、和蔼的形象。
2012年4月,李显龙入驻Facebook平台,从生活日常分享到工作动态,各种节日祝福也一个不落。记者看到,李显龙在Facebook已拥有174万粉丝,是妥妥的“新加坡第一网红”。
访华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人之一
李显龙与中国的缘分很深,其最近一次访华是在2023年的3月27日至4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李显龙是来华访问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人之一。而在疫情前,李显龙几乎每年都会到中国访问。
李显龙在去年访华之行中表示,他通常设法每年都访问中国一次,过去4年中国有了许多新发展,很高兴有机会再到中国与老朋友见面,结交新朋友,了解中国最新的发展。
而说到中新合作,就不得不提到两国的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历经30年的发展,园区已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2023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86亿元,增长5.9%。
而李显龙是苏州工业园区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的第一任主席。
“中新双方第一个重要项目就是苏州工业园。那个时候,中国正在发展各种开发区,正在招商引资,吸收外来投资,我们就开发了苏州工业园。工业园现在可以说是成熟了,成功了,可能有一天还有机会上市。”2017年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李显龙这样谈及苏州工业园区。
两年后,伴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内阵阵清脆的铜锣声,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成功挂牌上市,中新合作再一次走深走实。
基于它的成功,新中两国在2008年和2015年再推出另两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2015年,中国和新加坡建立了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而在2023年,两国又将这一关系再次推进,建立了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这背后,都离不开李显龙的推动。
卸任之后,希望这位“中国人民熟识的老朋友”仍可以常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