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魏若来原型是江苏红色金融家?

青年杨延修

顾准

《追风者》剧照 王一博饰演魏若来 图片为电视剧剧照、泰州市图书馆图片

《江苏文库·研究编》《江苏地方文化史·盐城卷》中也记录了顾准的故事

扫码关注 江苏文脉公众号

扫码看 文脉君说

“金融奶鳄太帅啦”“叔圈天菜和娃娃菜我都爱”“我要成为追风者”……

最近,电视剧《追风者》的“风”吹出了圈。剧中,热血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燃情动人。魏若来从迷惘到觉醒,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历史上,魏若来真有其人?他的故事又是怎样?

《追风者》导演姚晓峰透露,魏若来的形象取材于多个历史人物的切面。细心的网友发现,江苏红色金融家顾准、杨延修都有魏若来的影子。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宋经纬 张然/文 储希豪/摄

顾准

“金融奶鳄”初长成

《追风者》中,魏若来(王一博饰)曾就读于立信会计学校补习班,后来在动荡岁月中,投身革命,追寻理想,逐渐成长为红色金融家。

虽然角色是虚构的,但立信会计学校确实存在,而且这所学校里曾经有一位和魏若来的人生轨迹十分相似的学生,名叫顾准。观众给魏若来起的“金融奶鳄”这个昵称,放在年少成名的顾准身上同样贴切。

顾准祖籍苏州,1915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商人家庭,幼年时便十分好学。家中中西并重的教育理念让他赢在起跑线上,为他兼容并包的文化心态打下了基础。

他的小学校歌里有这样一句:“滔滔黄浦歇,汲汲竞争场,商战学战较短长。”可以说是他的金融启蒙了。

小学毕业后,懂事的顾准考虑到家中开销大,便报考了学费相对低廉的中华职业学校商科初中。

1927年,年仅12岁的顾准初中毕业,经人介绍,入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当练习生。(注:1928年,潘序伦先生将会计师事务所和附设的会计补习夜校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和“立信会计补习学校”。)

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这段时间,顾准拼命地学习,像海绵一样汲取金融知识,逐渐展露出他的过人才华。顾准先后出版了不少书籍,尤其是1934年出版的《银行会计》一书,不仅被多所大学选作教科书,还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会计学专著。

写下这本书时,顾准才19岁。

巧施妙计,多处著名建筑收归国有

“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头扎在金融研究中的顾准也开始关注战争的发展,救国的决心愈发坚定。

1935年2月,顾准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在北平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此后他任职于江苏、上海等地,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与日后成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的孙冶方相识并共事,一起参与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1940年7月,顾准根据党的工作需要,决定离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进入苏南抗日根据地。自1940年至1945年,顾准先后在苏南、苏北解放区以及延安任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顾准从延安回到华东,当过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上海解放前夕,顾准积极协助陈毅准备接管上海。解放上海后,他出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

国民党当局留下满目疮痍的“烂摊子”。面对物价飞涨、工商业倒闭、生活物资奇缺这些棘手的问题,在顾准等人的建议下,上海一方面加大人民币投入量,另一方面大量投入大米、棉花、煤炭等生活物资。同时,顾准提出要平等对待公营、私营企业,促进良性竞争……通过一系列经济措施的施行,上海的经济开始回暖。

此外,顾准还巧妙运用手段将大量资产收归国有,其中就包括电视剧《繁花》中阿宝住的和平饭店。

顾准在制定上海新税制的时候,提出税务、财政、地政三局联合行动,对原租界黄金地段的外国建筑按新的标准征收地价税,还令税务局查实这些外商历年所欠税款、滞纳金。彼时上海娱乐行业沉寂,外商们无税可缴,最后决定将房地产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跑马厅(今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法国总会(今花园大酒店)、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等多处资产都是如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顾准为上海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杨延修

觉醒年代,成为秘密战士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叫《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主角张公甫以商人身份活跃于上海经济界,与特务组织斗智斗勇,进行特殊战斗,他的原型之一就是杨延修。

《追风者》中的魏若来,出身贫微,随兄到沪谋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底层跃升精英阶层,这段经历与杨延修非常相似。

杨延修(1911—2017),又名连生、再之,出生于泰州城北的一个贫苦家庭。7岁时,他离家去上海投奔摆皮匠摊的叔父生活,后来辗转上海、泰州两地求学,最终因条件困难终止学业。

辍学后,杨延修又回到上海开始打工。他在洋行当茶房,给前辈当实习生,在保险公司做职员。奔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杨延修度过了一段纯粹的历练时光。魏若来、杨延修,两个人的影子仿佛合而为一。

然而,外来入侵者的枪声惊醒了世人。“九一八”事变后,杨延修加入上海市商会社会童子军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他又参加战时服务团,救护伤民和难民。

杨延修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他与卢绪章等人于1933年在上海创办了广大华行,业余时间经营西药、医疗器械等邮购服务。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杨延修与同伴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领导下,积极筹备成立公开合法的群众性团体“华联同乐会”,广泛接触各界进步人士,积极开展战时服务工作。

1938年4月,华联同乐会正式成立,杨延修以常务理事身份兼任秘书处主任,同月,杨延修由卢绪章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此开启了他长期的隐蔽战线工作。

“谍战”打响,与魔鬼打交道

随着广大华行的不断发展,分行机构逐步开设,打通了一条从上海经香港、越南海防到西南的交通运输线路。1940年,组织决定以广大华行作为掩护,并把它改建为党的秘密工作机构,广大华行的党组织由周恩来亲自指导。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杨延修在昆明、重庆、上海、香港等地从事经济工作,认真学习经营之道,与卢绪章等共同创造了广大华行的财富神话。而广大华行在提供情报、为我党提供掩护方便之外,还为八路军办事处、南方局提供必要的经费。

杨延修长期在隐蔽战线工作,肩负特殊使命,他对敌人笑脸相迎、时刻警惕。1947年夏天,杨延修回到家,从妻子那里听说国民党警察局在注意他。深知事态严重,杨延修立即通知卢绪章等人商量对策。经过分析,大家认为内部工作没有出现纰漏,敌人尚未摸清我方底细,必须马上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主动出击。

经过探听得知,警察局接到的是监视侦查广大华行主要负责人的密令,政府怀疑广大华行在与共产党做生意。杨延修与卢绪章经过商量,主动宴请当时的上海市社会局局长吴开先等人。杨延修一方面恭维吴开先,一方面强调广大华行只是在埋头做生意。几次三番劝说下,吴开先松口了,建议广大华行写一份介绍公司的详细报告,由他转交给政府,请求撤销密令。杨延修很快向社会局递交了报告书,密令事件不了了之。

隐蔽战场危机四伏,杨延修始终以赤诚的爱国、爱党之心坚守一线。

2000年,杨延修回到家乡泰州,参观母校扬桥中心小学,并拿出积蓄成立“杨延修教育奖学基金”。2017年,杨延修逝世。2021年,杨延修纪念馆落成开馆,纪念馆以图片实物展示他的百年传奇人生。

江苏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无数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光荣奋斗史,无数故事汇聚成一条红色文脉。我们在这里生长,我们在这里传承,永久流淌的革命精神将代代相传,成为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