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拍案

男子被自家狗撕咬,医生缝了3小时

4月15日,家住南通如皋的伍先生(化姓)被自家饲养的两只成年犬撕咬,后被送医救治。医生发现,他全身有二十多处Ⅲ级暴露伤口,其中最大的不规则撕脱伤口长6cm,肌腱、血管外露。医生用了3个小时对这二十多处伤口进行缝合。

通讯员 王晨光 陈强 曹雪英 王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

男子被自家狗撕咬,全身二十多处重伤

4月15日一早,如皋白蒲镇发生一幕惨剧:60岁的伍先生意外被自家饲养的两只成年犬撕咬,致四肢及左耳多处外伤,被家人送至当地医院就诊。据家属反映,两只狗大约有半米高,体重五六十斤,凶猛异常。

伍先生全身遍布二十多处创伤,多处皮肤被撕烂,肌腱、血管外露,鲜血淋漓,当地医院无法处理,遂紧急转运至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抢救。急诊外科当班医生陈强副主任医师查看患者后,综合评估患者属于犬咬伤、狂犬病Ⅲ级暴露伤口,伤情十分严重。

狂犬病暴露分为Ⅰ、Ⅱ、Ⅲ三个级别,就诊患者多以Ⅰ级暴露伤口(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及Ⅱ级暴露伤口(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居多,像伍先生这种全身二十多处严重咬伤的Ⅲ级暴露伤口(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极为少见。

被狗咬伤后最大的危险是感染狂犬病毒(RV)。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均易感染,而99%的狂犬病确诊病例由患狂犬病的犬类传播至人。目前,全世界针对狂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病死率近100%,因此,狂犬病暴露后重在及时正确地实施包括伤口处理、疫苗接种等暴露后处置。

针对患者伤情,陈强按照国家卫健委和国家疾控局最新发布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立即进行救治处理。据了解,根据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使用具体要求,结合患者实际体重,总共为其注射8支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陈强总共历时3个小时,将患者四肢及左耳共计23处Ⅲ级暴露伤口行一期闭合。

应缝尽缝!最新“规范”提出新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16年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对于严重大面积创伤(Ⅲ级暴露伤口)一般要求尽量避免一期缝合,以促进伤口引流,但这样会导致伤口持续出血、感染,引发创面软组织及皮肤坏死,甚至有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和残疾风险。2023年9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了全面修订后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作为目前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最新“指南”,新版《规范》在伤口处置方面相较于2016年版理念上出现了显著变化。

新版《规范》明确指出:“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应尽量一期闭合伤口。闭合伤口前应完成清创及被动免疫制剂浸润注射”——该患者也是医院严格按照最新规范要求处置的首例全身多处狂犬病Ⅲ级暴露创伤病人。相较于2016年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新版《规范》在伤口处置方面出现了显著变化:“应缝尽缝”成为Ⅲ级暴露伤口的处置原则。目前,患者情绪平稳,正积极康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