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这个时候,南京的石臼湖都会成为社交网络的宠儿。
适逢枯水期,湖中的碧草连天,随风翻腾,极似宫崎骏笔下的“龙猫草海”。
这种奇观有季节限定,稍不留神就会消失。所以,来自全国的游客都会赶在水位上涨之前去打卡。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石臼湖不仅是景区里的顶流,同时也是诗坛的顶流。
古往今来,太多大诗人、大文豪来到这里,留下了令人心动的诗词歌咏。
本期,文脉君就和大家一起翻开《江苏文库》,聊一聊诗情画意的石臼湖。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郑文静 王子扬/文 郑文静/摄
李白引发的风潮
先介绍一下石臼湖概况。
据《江苏文库·精华编》之《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石臼湖在溧水西南四十里,接高淳和当涂界,西南连着丹阳湖。
在现代地理上,石臼湖、丹阳湖、固城湖、南漪湖,包括当涂、宣城、芜湖、溧水、高淳等地沿湖圩区,原来都属于古丹阳湖地。
经历不断围垦、变迁,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格局。
钟情这片地方的诗人太多了,要说名气最大的,当数诗仙李白。
748年夏秋时节,李白出游,就来到了石臼湖边。
碧波万顷,浩渺无际。湖中莲叶点缀,有水鸟栖息。水面上漂荡着一只只渔船。
李白望得出神,此时有渔船点点从远方漂来,阵阵渔歌时断时续。
李白诗兴大发,写下《游丹阳湖》一诗。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入芦花里
少妇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李白的诗写得太好了,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无数粉丝来到这里,写诗的写诗,作赋的作赋。
特别是,很多人都喜欢次李白的韵。
比如我们下面要介绍的“迷弟一号”——明代的方豪。
方豪的性格和李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也旷达不羁,寄情山水,赋诗抒怀。
连王阳明都相当欣赏他,曾经赠句:“方子岩廊器,兼负云霞姿,每逢泉石处,必刻棠陵诗。”
在石臼湖畔,方豪怀想当年的李太白,于是作了这首《过石臼湖次李白韵》。
风高石臼湖,扁舟行且止
寒鱼潜何深,冻云飞不起
龙潭嘘吸间,塔子苍茫里
推篷听晚桡,新月摇烟水
我们再介绍一位“迷弟二号”,诸陞。
诸陞字伯生,是王阳明的妻侄,一直跟着王阳明学习,很有造诣。
当初,王阳明还送过他《别诸伯生》《送诸伯生归省》等作品。
他是怎么次李白韵的?
潮生入灌湖,中流风不止
游鱼拂浪穿,振鹭冲云起
山色浓淡间,渔歌长短里
坐如图画鲜,一望皆春水
当然还有“迷弟三号”“迷妹四号”,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石臼湖畔走出的狂诗人
聊起石臼湖的诗话,不能不提明代的邢昉。
邢昉就是高淳人,因住在石臼湖附近,所以自号石臼,人称邢石臼。
他的经历非常传奇。
邢昉出生在一个五世青衿、地位低微的知识分子家庭,不管是曾祖、祖父,还是他的父亲,科场俱不得意,而且皆中年夭逝。
他很小的时候就有神童美誉,9岁能文,16岁能诗,19岁考县学,25岁为增广生,29岁诗集《蕤(ruí)池草》印行,名动江南。
43岁那年,他去参加乡试,结果主考官称他文笔太狂,拒绝录取。
你们嫌弃我太狂,我还嫌弃你们太没眼光!于是,邢昉写下了《太狂篇》,从此绝意仕途。
后来,明朝灭亡了,他就住在石臼湖边,每天就用湖水酿酒,维持生计。在湖边,他写下这样的诗句:
晓楫起汀雁,方知湖水寒
苇深分港细,天迥值秋残
蟹网霜前密,鱼梁潦后宽
如何逢乱世,舍此欲求安
清廷曾经多次召他为官,但他都不为所动,甘于贫困潦倒,闭门吟诗著书。
邢昉的“粉丝”也不少,当年王士禛在《渔洋诗话》里就说,邢昉是“布衣诗人第一”。当他知道邢昉死后,其妻子稚孙度日困苦,就请他在高淳做县令的同乡为稚孙购买田产,保其衣食无忧。
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也很崇拜邢昉。
当年吴敬梓游石臼湖,来到了邢昉故居。吴敬梓写下《石臼湖吊邢孟贞》:
石臼湖中春水平,石臼湖边春草生
团蒲为屋交枝格,棘庭蓬霤幽人宅
幽人半世狎樵渔,身没名湮强著书
海内宗工王司寇,丁宁贤令式其庐
式庐妹子何以告,惆怅姓名为鬼录
检点遗书付梨枣,顿使斯文重金玉
前辈风流难再闻,只今湖水年年绿
诗酒风流的故事,令他无限神往。
一则趣闻
文章最后,文脉君再和大家聊聊关于石臼湖的趣闻。
虽然“龙猫草海”是最近几年才成为网红景点,但其实关于草场的故事百年前就有之。
比如乾隆年间,就有人因为抢草场而“大打出手”。
说当年有个叫邢善后的人,见石臼湖里面的草长得好,就带着一票人来湖里割草。一户姓杨的人家不乐意了,两方大打出手,一个叫杨起生的人还被群殴致伤。
这个故事还被记载在《江苏文库·方志编》的《光绪高淳县志》中。
可惜文脉君不在现场,不然一定会拉着两户人家,晓之以情:别抢了,别抢了,这么美的草海,割掉了岂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