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4版:艺+周刊

山外有山

——当代名家山水画提名展拉开十竹斋画院十周年系列活动序幕

华拓 《倚云餐秀图》

秦剑铭 《山中听清音》

萧平 《江上草堂图》

魏镇 《春之韵》

宋玉麟 《溪山高秋》

朱道平 《霜晨月》

徐建明 《巫山峰峻》

常进 《秋山一段云》

薛亮 《秋江云涛》

徐钢《浮玉山前玉露凉》

程大利 《借花寄草托微波》

杨运高《金陵古墙 岁月沧桑》

丁杰 《春雨新芽》

杨耀宁 《洪荒》

董金良 《乾光1》

郭善涛 《塬起(二)》

崔见 《晨辉》

李强 《圣泉(一)》

方向军 《雪消门外千山绿》

刘春 《峰岫几画屏》

黄戈 《润泽春山花欲燃》

浦均 《还过桃花源》

张喆 《江花发新径》

高云 《夏青》

任大庆 《不驻凡尘》

康凯 《江山如画——鹤鸣九皋》

由南京市文投指导,江苏省现代美术馆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支持,十竹斋艺术集团主办,十竹斋画院承办的“山外有山——当代名家山水画提名展”,将于2024年4月24日上午10点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开幕。

今年是十竹斋画院成立十周年,作为画院十周年系列的首场活动,展览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背景,精选九十余幅艺术名家山水佳作,以地域性和历史性视角观照金陵文脉,以笔墨丹青绘金陵形象、讲金陵故事。

众山皆响

□黄戈

“山外有山”作为“十竹斋”一个有品牌力的系列山水画展,迄今已经举办三届了。从它策划伊始定位于中青年山水画家,直至今年的当代名家山水画提名展,每一步走来都展现出“十竹斋”艺术策展团队的整体规划与学术构想。特别是在南京这个传承发展与守正创新相汇、相织、相融的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成功的画展绝非仅仅是视觉愉悦或者审美享受,更为一座城市的时代精神和地域特征注入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和艺术气息。就如我们今日脍炙人口的“金陵画派”“新金陵画派”,也是历经了历史的淬炼,时间的洗涤,最终为后世认可、称道,直至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百代标程”的艺术丰碑。这足令当下每一位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的艺术家自豪、骄傲,也带来了人们对江苏山水画的发展前景和实践成果更多、更大的想象空间和美好期待。

回望历史,一个时代的风尚与诉求对于一个画派的形成显得至关重要。尽管学界对“金陵画派”的学术称谓仍有异议,但明清移祚之际,一批寓居金陵的遗民画家形成了一个政治态度相似,活动范围相同,表现对象相仿,审美取向相近而绘画风格相异的地域性画家群体,时人泛称“金陵八家”。这些画家既有领军人物,如“金陵派以龚贤为首”(刘海粟语),又有中坚人物,后有传人,清人对“金陵八家”早有“金陵之派重厚”又崇尚“幽异奇僻”之风的概括,因而部分学者统称为“金陵画派”。可见,“金陵画派”的产生并不是当时南京画家有意为之的产物,而是当时的时代氛围、思想风气深刻影响的结果。由此我们说“金陵画派”概念的确立和传播是建立在时代影响下的观念形成,是投射在历史场域下的风格标识。

如果说明末清初以龚贤为代表的“‘金陵画派’代表了当时文人画创新思潮的积极力量”(马鸿增语),那么1949年以后“新金陵画派”的崛起和兴盛深刻地诠释了“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傅抱石语)的时代内涵。我们可以把“新金陵画派”的成功概括为艺术本体价值与社会效用的统一与互补,这也是其获得社会声誉与历史地位的重要因素。从“新金陵画派”的发展流脉进一步印证了艺术的社会组织功能与社会化功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艺术活动具有特殊意义,甚至能够成为引导创作实践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如1960年“江苏国画工作组”的两万三千里旅行写生和1961年5月在京展出的“山河新貌——江苏国画家写生作品展览”就是“新金陵画派”崛起的标志性事件。参加旅行写生以及“山河新貌”画展的画家包括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等。这些事例印证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箴言,凸显出艺术创作中时代性的重要作用。

历史的梳理和参鉴让我们看到了江苏山水画的深厚传统必然置于时代背景下才能展现其艺术价值,而其创新成就必然基于传统底蕴中才能彰显其历史坐标。江苏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和现实情状往往并不趋附于全国其他地域的流行“时风”, 反观历代的江苏山水画家们总能以“适我无非新”的精神发展出极具个性的山水画风格。因此,江苏的山水画不仅给人以浓郁的书卷气息,坚实的传统功力,突出的个人面貌,同时在画面上还给人以生活的亲切感和时代的新鲜感。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金陵画派”“新金陵画派”之后的“后金陵”时代,江苏山水画依然能够接续流传不绝的金陵文化传统与过往辉煌,能够在当下的时代大潮中涌现出根植于金陵文化沃土的新力量、新成果、新希望。尽管求艺登高之路必然艰辛,只有极少数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够创造出前无古人的特殊风格来,并为画坛和社会肯定,为历史承认,但时代赋予了“后金陵”时代的画家们更好的发展机遇、更多的社会担当及更大的历史使命。

百年老字号“十竹斋”不忘艺术初心,因应时代之需,以自我的学术立场力邀一批活跃在当下江苏画坛的山水画家参展,他们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的师学背景及艺术理念必然带来一批富有金陵韵味又各具个人风格的山水作品。感谢 “十竹斋”策展团队精心筹办这个主题鲜明而颇有意义的山水画展。因为山水主题不仅仅承载了中国画文脉的精神赓续,更呈现出一个时代风貌的张力与活力。感谢各位参展画家的精心创作,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山水图画宛若这个时代悦动而丰富的音律,或洪钟大吕,或余音绕梁,或激昂奔放,或悠远绵长……行在山间“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文章作者黄戈系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