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6版:艺+周刊

许静:破万卷 在一次次“破”之中重塑自我

《破万卷》 1800×970mm

《此刻》 书写:许静 摄影:钱忠君

《彼岸》 书写:许静 摄影:钱忠君

《植物系列之一》 225×310mm

《植物系列之二》 225×310mm

《饮酒》系列节选 519×579mm

《沧海一笑》 2430×1010mm

前 言

自公元四世纪以来,书法在中国一直被视为最高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不同的时代中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本次展览取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破万卷”为主题,不仅与诚品书店的场域相得益彰,更是书者许静所希冀的创作形态,在一次次的“破”之中重塑自我。

许静的书法实践一直在由“此”至“彼”的疆域中游走。“此”是她多年浸淫于传统书法,对古代经典的继承与追摹;而“彼”则是她作为现代人,对书法在当下语境中可能性所做的尝试。在许静看来,这种尝试是必然发生的。“当下”是古代先贤们在创作书法时的动机与线索,书写成为一种对此刻状态的记录。许静所追求的“自由书写”正是对这种创作方式的继承。

本次展览汇集了许静跨越纸面、影像和装置等多场域的书法作品,聚焦于艺术家的三种艺术实践:第一单元展示了许静对先贤经典作品的追慕。在这个如同修行的日常行为中,艺术家通过日复一日的书写,跨越时间,与古人对话,体悟经典作品中暗藏于笔墨之间的思索,并探寻自己的创作脉络,在离合之间以“我神”入“他神”;第二单元展示了许静的大字系列——“酒书”,这是艺术家自由书写观念的呈现。酒与墨的相合不仅意外产生了宿墨般的肌理变化,同时也暗合了酒神式的自由与狂放。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身体会瞬间超出对笔墨的掌控,形成一种意外的、破例的、超我的形态,艺术家也在一次次的书写过程中重新了解和编织自我,完成对自形的塑造;在第三单元中,艺术家将书法延伸至当下的媒介中,以事件、装置、影像以及在虚拟空间的书写行为为载体,将自我的内在精神情感融入书法并将其延伸,以此记录当下,重构观看的体验,并在媒介转化的瞬息中重新探寻书法的本源。

艺术旨在唤起观者的感情或行动。在许静的作品中,书法与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它通过各种媒介,以多种面貌与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引发思考与共鸣。当观众的目光追随着展览的线索而上时,仿佛正通过书写者在当下语境中的创作表达,进行着一场现世的心神交流。

许静

自小学书,诸体皆善。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南京书画院专职书法家。

许静是一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走的书者。得益于设计的经验,她对于线条及空间具有极高的感知,这一点也体现在书法上。她以红酒入墨的“酒书”,打破了书写的边界,形成了不同于传统书法结字、章法与表达的书写语言。与电影、舞蹈相关的书法创作,是许静对书写可能性的尝试。她试图以书法线条的张力与结构的丰富性,来表现电影与舞蹈的故事感与精神性。她曾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影》《第二十条》、陈可辛导演的电影《武侠》,以及顾晓刚导演的电影《草木人间》等创作书法;亦曾为舞蹈家杨丽萍的《春之祭》等舞剧创作书法。

许静的书法虽以传统技法为基石,却并不局限于表现技法与文本内容。她试图从现代视角,通过新型媒介,重新解读并延续书法的精神性。在许静的作品中,文字在现代语境中的实用意义与表现意义愈加清晰。

个展:

《纵横可象——许静书法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2013年;

《今日一渍间——许静书法作品展》,北京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2017;

《自形——许静书法展》南京金陵美术馆,2019年;

《凝——许静书法展》上海茑屋书店,2020年;

《但愿无事常相见——许静当代书法展》深圳上行艺术空间,2022年。

群展:

《国际当代书法大展》德国威斯巴登,2011年;

《“墨守成规”:现场——跨地域的水墨经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2014年;

《风欲静——杜可风&许静双个展》,香港艺穗会,2015年;

《泥洹(第三回)艺术展——高振宇&许静双个展》,法国斯特拉斯堡艺吾界艺术空间,2016年;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广东美术馆,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