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实验小学六(14)班 王奕奕 指导老师:夏小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几百年前大诗人杜牧即兴创作的《清明》成了清明节代表性的诗词。在我的家乡,一到清明,人们就会制作一种代表性食品,那就是青团。
制作青团,第一步是煮艾草获得青汁。看到外婆已经煮好了青汁,我赶紧上前帮忙,外婆笑盈盈地说:“快拿个盆子来。”只见她手中拎了两袋糯米粉,娴熟地把糯米粉倒入盆中,再把青汁倒入盆中,雪白的米粉瞬间穿上了青绿的新衣。外婆将它们混合在一起搓揉,嘴里念叨着:“揉面也有技巧,面团要揉得有劲道,吃起来才有嚼劲,不会黏牙。”外婆和的面不仅颜色均匀,泛着光泽,而且特别劲道,我不禁佩服起她的手艺。
和好面后,外婆把面团切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小面团,再放在一块白布上,看上去就像一个个青玛瑙掉在白玉盘上。只见她很熟练地用手在青团上按下一个凹陷,用勺子挖了豆沙馅料填进去,然后再用手捏好口搓圆。眨眼的工夫,一个青团就在外婆灵活的手中塑造了出来。
看到外婆做得这么容易,我也跃跃欲试,学着她的样子摁出大孔,塞满馅料,可在捏紧口时,豆沙像调皮的孩子一会儿从口中探出头,一会儿又溜到了指缝中,外婆笑呵呵地说:“馅要少一些,你第一次做已经很不错了!”有了外婆的指导,我顺利做出了青团,开心地放在手心都舍不得放下。
最后,青团被放入蒸锅,不一会儿蒸锅吐出一缕缕白烟,青团就熟了。厨房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拎起自己包的青团,咬上一口,艾草的清香混合着豆沙的甜蜜,在口腔中爆开,别提有多香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