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红色阅读分享会,在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南吉村华泽书社里举行。读者们讲述革命故事,重温峥嵘岁月。
华泽书社社长乐华泽,今年49岁,是“全国乡村振兴十大阅读推广人”之一。
1993年3月,18岁的他因为对书籍的热爱,在家乡自费创办华泽书社,无偿服务一方乡邻。如今,他依然以饱满的热情播撒文化的种子,努力让书香氤氲乡村。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振军
源于热爱,拿出“成家的钱”办书屋
1992年,乐华泽因病退学回家。村庄远离集镇,乐华泽发现乡亲们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于是萌生了自费创办书屋的念头。
“我从小酷爱读书。”乐华泽回忆道,“记得小时候我在书摊前一待就是半天,《小八路》《小兵张嘎》《地道战》等小人书,不知翻了多少遍。再大一点就开始租书看,《红岩》《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日记》等,那些红色的故事,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说干就干。乐华泽腾出家里的两间房,拿出积攒的500余册图书,还找几个发小支持,又购置了600多册图书和10多种报刊。
1993年3月24日,全省第一家免费为村民服务的农家书屋开张了。
可是,书屋的开办一波三折。“年轻小伙不去赚钱,偏偏搞什么书屋,真是傻瓜一个。”“花钱弄几百本书,还不如养几百只鸡。”……面对这些闲言碎语,忠厚的父母也不同意他继续办书屋。
家里除了7亩多地,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而父亲患有心脏病,母亲腰椎间盘突出,都干不了太多重活。养家的担子,乐华泽必须扛起来。他只得将书屋关闭,到市区打工。然而,他始终忘不了书屋。最终,他还是辞去了不错的工作,回到村里。
经过多次沟通,乐华泽终于说服父母拿出为他结婚积攒的5000元钱,继续开办书屋。
关闭6个月后,华泽书社重新开张。
2000年,父亲决定外出打工养家,让乐华泽留在家继续办书社。没想到,父亲到成都第二天,就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乐华泽非常自责,一度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他的生活和书社也再次陷入困境。他卖了一批旧报刊,换得五六百元过了年。为了补齐订阅报刊的尾款,他把家里唯一值钱的电风扇也卖了。
有问必答,把农技知识精准“送到户”
华泽书社的坚持,逐渐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2006年起,乐华泽担任了南吉村的村干部。镇村等的支持,稿费等收入,加上陆续收到的赠刊,大大减轻了他的压力。这些年来,不管多苦多难,乐华泽都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始终记得父亲留给他的话:“你做的是有出息的事,要做好做到底。”
在南吉村,年过古稀的张监义是远近闻名的养蟹能手。“十几年前,我承包16亩蟹塘,连亏了三年,华泽得知后,送来相关科普书籍,帮助我走上了生态养殖的路子,不然日子哪能这么红火!”在张监义的带动下,如今全村稻田套养面积已达1200多亩。
69岁的村民胥加干种了3亩多梨树,梨树下套养了上千只鸡,然而鸡群却出现大面积拉稀的情况,情急之下,胥加干跑到书社求助。乐华泽帮他查找相关书籍,咨询农技站,最后发现可能是湿度大造成的,建议他改善鸡棚通风条件试试。很快,鸡群肠道感染问题得到解决。
“老乡们粗糙的手翻阅书本时,我既心疼又高兴,那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打动了我。”乐华泽说,为了让村民从书本中得到实惠,他把村里的养殖、种植等经营户列入“特服”对象,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还订阅了一批农业科技方面的报刊,并逐步提供农技培训服务。
在南吉村及周边地区,华泽书社宛如一处磁场,吸引着乡亲们。遇到问题,许多乡亲会找乐华泽和他的书社寻求答案。在乡亲们眼中,乐华泽这个“文化人”和大家很亲近。每次到乡邻家里,他往小凳子上一坐,就唠起家常。
“过去村民闲暇时打麻将的多,现在很多人喜欢读书。”南吉村党总支书记包步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过去大家靠经验种植,靠天吃饭,现在学习了农技知识,种植养殖更科学,收成更好。南吉村也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值得一提的是,书社还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带动乡村阅读之风。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华泽书社连续举办农民读书节,通过“六下乡”、农技培训、阅读推广、青少年诵读传学、红色传承等系列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推进乡风文明,让新时代乡村蕴含文化魅力。
坚持公益,为孩子们提供“第二课堂”
从2004年起,为了让孩子们在节假日能有个去处,乐华泽创办留守儿童之家,他当起了孩子们的“编外老师”。2019年,书社还整合资源开设了周日“9点课堂”,为留守儿童提供校外辅导,组织课外阅读、国学讲堂、心理辅导等活动。
“在最熟悉的地方,点一盏灯;在最需要的地方,给一份爱。”华泽书社已成为当地留守儿童的“第二课堂”和温馨港湾。“我当年没有机会读更多的书,这些孩子正是读书时,为他们花点钱,我愿意。”乐华泽说道。
乐华泽和书社给村里的孩子带来了欢乐。他不仅为孩子们挑选有意思的书籍,还定期带他们走进周边的红色文化遗址,给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等。
在他的影响下,当地有12名教师加入了华泽书社志愿服务团队,从2018年11月开始,志愿者老师们每周日轮流到书社,为孩子们服务。“这些年,乐华泽还为54名困难留守儿童提供助学金,结对帮扶4名特困学生,并向100名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尚庄小学教师李月华说。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留守儿童,每每听到孩子的好消息,乐华泽都满心欢喜。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30多年来,有很多村里的孩子在书社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记得小时候,尤其是寒暑假,我经常去华泽书社看书,是书社给我的童年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培养了我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我受益终身。”乐粉鹏是华泽书社的第一批读者,已经研究生毕业,现在是一名高级工程师。
记者了解到,2021年7月,盐都区以乐华泽为原型,拍摄了志愿服务微电影《火红的番茄》。2019年8月,乐华泽当选“中国好人”;2021年6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4月,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十大阅读推广人;2023年3月,被授予江苏“最美志愿者”称号;2021年8月,当选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