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南川区一些小区门口或是人行便道上,总会出现这样一幕:每天早上6点至9点,下午4点至7点,一个个小摊贩挑着一筐筐蔬菜准时来到这里,将新鲜的蔬菜码放整齐,时间一到再准时收摊,这就是重庆市南川区从去年夏天开始设置的“潮汐摊区”。(4月22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报道说,没有设立潮汐摊区之前,这里的游摊更多,游摊挡道堵路是常事。南川区城市管理局的一些执法队员,几乎每天都会因为摆摊挡路引发争吵。商贩菜难卖、钱难赚,城管管理起来也头疼。
根据《重庆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随意占道摆摊并不被允许。但执行规定也不能呆板教条。过往不少地方城管和摊贩的矛盾,实际上都集中在占道摆摊的“随意”上。从规制的设计上入手求解,让“随意”变为城管和摊贩基于共识的“有意”,双方也就都得到了“合意”,矛盾冲突也就成了过去式
重庆南川区的做法不能算是首创,贵在理念的正确。早在2020年6月,淄博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规划12个便民疏导点、早夜市分布点,同时,在规定区域内经营将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且一切水电费全免。在上海,2023年8月起施行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出,可合理划定设摊区域。
纵观这些规定,在城市美学的意义上,各地类似的“潮汐摊区”,是城市有序治理的一帧风景。不仅摊贩与城管和谐相处,也是城市生机活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具象表征。只要在民生福祉的层面上,去重新审视这些小摊小贩,并把其作为城市治理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不再作为纯粹的被动的受管理者,并与其良性互动。那么,这些摊贩就不再是堵塞街道、扰乱城市秩序的“丑”,而成为成就城市之美的一个重要因子。连云港 茅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