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关注

户籍档案揭秘百位真实版“潜伏者”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京地下党员户籍档案史料展开展

京电号

《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解放战争时期南京户籍档案整理研究(一)》

“京电号”船工的户籍卡

“京电号”小火轮船工合影

南京家庭党支部

沈世猷和丁明俊的户籍档案

左宪民看着母亲潘嘉瑛的户籍卡

“京电号”船工吴诚聚之子吴晓风,带着父亲泛黄的老照片来到现场

“京电号”船工黄纪发之女黄红菊

75年前的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一举解放南京。其中,“京电号”小火轮的船工们轮替交接,冒着枪林弹雨往返长江两岸数趟,11个小时共运送14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到达江南。原本是运输煤炭的“京电号”因此被誉为“渡江第一船”,如今被陈列在渡江胜利纪念馆门前。

为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4月22日,由南京市档案馆、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的“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京地下党员户籍档案史料展”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跟着这场展览,追寻长江文化中的一段红色记忆。

通讯员 王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史童歌/文 钱念秋/摄

父辈的这些户籍卡,他们第一次见

展览开幕前,现代快报曾报道《“渡江第一船”7名船工户籍卡被发现,南京市档案馆在寻找他们的亲属》,引起广泛关注。这些户籍卡在此次展览中首次公开对外展出。

展览开幕式上,部分船工的亲属来到现场。这批户籍档案,他们也是第一次看到。

“我爸爸黄纪发是‘京电号’的水手,‘京电号’的正驾驶黄兴法是我大伯。”指着玻璃展柜里的老照片,76岁的黄红菊老人十分自豪地向大家介绍。她1948年出生在老家宁波,伯父、父亲驾驶“京电号”小火轮运送解放军过江时,她才1岁,虽然不曾亲历,但她从小就经常听家人说起这段故事。

“父亲已经去世了,我非常想念他。”“京电号”司炉吴诚聚的儿子吴晓风今年65岁,看着户籍卡上父亲24岁时的照片,一时间难掩激动的心情,他忍不住哽咽、流泪。这次,他专门带来了珍藏的老照片,分别是父亲1957年、1963年参加市委党校学习时的合影。“父亲在世时,经常说起‘京电’号小火轮的故事,父亲的故事在我们家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我们会世世代代传承渡江精神。”吴晓风说。

家庭党支部、革命伴侣,新书还原真实版“潜伏者”

南京的解放,离不开冲锋在前的战士和支前民工,也离不开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那么,真实版“潜伏者”什么样?

4月22日,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市档案馆联合编纂的党史书籍《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解放战争时期南京户籍档案整理研究(一)》新书同步发布,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该书共计60万字、500余幅图片,集中展示了100位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户籍档案和人物小传,以及项目推进过程中征集到的重要档案、史料、图片与回忆文章。

该书全面概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京地方组织及下辖组织的发展沿革、组织架构和斗争历程,以及来自不同战线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投身革命、坚持斗争、追寻理想的人生历程。

“透过这一张张户籍卡,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个真实生活和战斗在敌人心脏地带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南京市委党史办主任徐春说道。

据介绍,1947年至1948年,国民党政府在南京连续开展了两次“户口总清查”与“户口总复查”,留下了150多万份以人口户籍卡为主的南京居民人口户籍档案。这些户籍卡档案中的红色足迹,成为共产党人潜伏和战斗在敌人心脏地带的最直接见证,也揭开了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隐秘而伟大”。

为进一步用好用活南京丰富的党史、档案资源,南京市委党史办、市档案馆、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联合成立课题组,截至目前已完成三轮查档,先后在150多万张户籍卡中,搜寻到842名中共南京地下党员对应的户籍卡,并为其中347名档案相对齐全的地下党员建立个人文件夹。

由于隐蔽斗争的特殊性,许多中共南京地下党员在参加国民党政府组织的户籍登记时使用了化名,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单位历经多次撤改合并,档案搜寻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在书稿第一编中,展示了档案相对完整的100位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户籍卡及人物小传。

珍贵照片、档案史料及实物,许多都是首次公开对外展出。研究人员从中发现了一个家庭党支部,包括家中长子王嘉谟和妻子傅积嘉,三个弟弟王嘉猷、王嘉训、王嘉言。他们在南京解放前夕,以各自社会职业为掩护开展秘密调研,整理出一整套按地区划分的南京市国民党各级机关单位的地籍图、登记册等,以及一套按国民党组织系统制作的图表,这些调查材料后编入作为解放军接管依据的《南京概况》和《南京调查》。

家庭党支部是党在特殊年代、特殊历史条件下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根据现存的档案史料记载,王嘉猷家庭党支部是南京党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家庭党支部。

据了解,除了这个家庭党支部,还发现了情报系统和策反系统负责人卢伯明、史永;活跃在情报战线的沈世猷和丁明俊、张一锋和马常卿两对革命伴侣的户籍档案。

《我永远难忘的革命经历》《南京地下斗争十年》《虎穴中的情报工作》……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回忆文章,大多节选自江苏和南京党史部门已出版的口述史丛书,来自不同战线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讲述了他们投身革命、坚持斗争、追寻理想的人生历程。

近300件档案史料、实物集中展出

1949年4月21日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全线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胜利解放南京。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作为解放战争时期南京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中共南京地下党员以自己的人生轨迹,生动描绘了党的历史上光辉和特殊的一页。

南京市档案馆宣传教育处处长王伟介绍,此次展览展出了首批整理出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户籍卡档案。展览分为“ 隐藏在户籍档案中的地下尖兵”“战斗在敌人心脏的英雄群体”和“夺取南京解放的伟大胜利”三个部分,包含160余张珍贵历史图片,近300件档案史料、实物。

“今天在父母的户籍卡上看到了他们年轻时的样子,真的很感动。”今年70岁的左宪民是中共南京地下党员左士杰和潘嘉瑛的女儿,在展览现场看着父母户籍卡的老照片,她感慨万千。

1947年,左宪民的母亲潘嘉瑛由二姐潘嘉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事党内机密文件的翻印工作。父亲左士杰于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秘密负责联系部分中学党组织,协助地下党员撤退至解放区,组织开展应变护校斗争等工作。

该展览将持续到6月下旬,市民朋友可以通过“博物南京”公众号预约团队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