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南京眼

建设美丽街道,南京有了“施工图”

全省首部技术规范发布,助力街道魅力提升

图片来源: 南京建设公众号 南京的街道

作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街道不仅承载着市民交通出行、商业休闲、生活交往等公共活动,更是集中展现城市风貌特色和美好生活的重要场所。美丽宜居街道如何建?4月22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南京市建委编制印发《南京市美丽街道建设指引及案例导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在全省率先为美丽街道建设制定技术规范,将建设“美丽古都”的美好愿景一步步转变为“施工图”。

通讯员 宁建轩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赵丹丹

南京市建委牵头实施的《南京市美丽街道建设指引及实践案例》课题研究,经过多轮成果研讨、部门座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发布最终《指引》。《指引》将用于指导南京美丽街道的设计与建设,为开展街道更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南京街道实现魅力提升。

面向南京主城多类型街道,《指引》提出以人为本、空间复合、五方联动三个目标,以及安全有序、活力舒适、绿色生态、地方特色、集约高效、信息智慧六项策略,指向差异化、特色化管控。

《指引》全面吸收国内外城市在街道营造中的先进经验,针对交通性干道、综合性干道、交通性支路、生活性支路四个基本类型,从交通协调、空间与设施、建筑界面、沿街活动和街道断面方面提出南京美丽街道设计管控策略。

针对城市轴线、历史文化特色、景观特色、商业特色四个特色属性,从特色内涵、建设目标、沿街活动、特色引导方面,提出彰显南京特色的设计管控策略。比如,南京具有历史轴线特征的街道包括:中华路南唐轴线、御道街明代轴线、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民国轴线;其他城市轴线还包括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汉中路—中山东路、热河南路—江东路、定山大街等。在特色引导上,保护街道空间尺度、沿街历史建筑风貌、骑楼等特色街墙形式、道路断面形式和大树古树等景观资源。原则上不再拓宽历史轴线街道。依托文化遗存,塑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质、开放活力的景观门户节点。

商业特色街道,如新街口的中山路—中山南路、王府大街、太平南路黄金珠宝一条街等,鼓励在街区、街坊和建筑尺度进行土地复合利用,鼓励业态的多样性,形成水平与垂直功能混合。鼓励通过街道整治提升旧城原有的底商业态,增加业态形式,为街道注入新活力。鼓励建立无缝对接的立体慢行系统。

据悉,作为全省首部美丽街道技术规范,《指引》还有很多特色创新。比如一体化、全流程建立系统架构, 多维度、多渠道提取特色属性,基础类+特色性建立多元分类体系等。

据悉,南京近年来打造了一批有活力的“美丽街道”。建邺区南湖东路以“老城烟火”为主题,通过复刻式微更新,深度还原了20世纪80年代的“南湖记忆”,给居民、游客带来沉浸式的年代体验。通过提升街巷环境,完善社区服务,释放公共空间,南湖东路成为人们可以驻足、交流的“生活角”。同时,在街道更新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建设平台、街道、专家学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居民、商户等多元主体全方位、全过程参与,打造出一条有颜值、有文化、有特色、有活力的“美丽街道”。

秦淮区蓝旗街东抵明城墙,西接御道街,全长约1000米。通过公共空间整治、店招立面出新、绿化生态改造等举措,传统文化和科创气息在蓝旗街相互交融、同频共振,打造出一条有颜值、有文化、有特色、有活力的“美丽街道”。

南京将按照《指引》内容,不断强化对美丽街道的设计、建设、管理,鼓励引导市民多方位、全过程参与,打造更加宜居、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