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南京的书香宝地 说不完,根本说不完

玄武湖梁洲的昭明太子读书像

周处读书台石质门楼 快报资料图片

“昭文斋”

《江苏文库·精华编》中介绍了《文选》

《江苏艺文志 南京卷》中有对王安石的介绍

扫码看 文脉君说

扫码关注 江苏文脉公众号

4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向来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跟着文脉君的脚步行走南京城,打卡那些令人心动的书香宝地,一起享受阅读的意趣吧!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凡 宋经纬 王子扬/文 牛华新 王曦/摄

昭明太子读书处

萧统,昭明太子,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大概是史上最爱读书的人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放眼全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昭明太子读书台”旧迹。

浙江的桐乡,安徽的桐城,还有江苏的镇江、常熟,不胜枚举。

单以南京为例,相传萧统在紫金山读过书,在牛首山读过书,在浦口的惠济寺读过书,在江宁湖熟东北角也读过书……

当然,名气最大的昭明太子读书处,是玄武湖的梁洲。

梁洲是玄武湖五洲中开辟最早的一个,景色秀丽,也是读书的好地方。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萧统把玄武湖梁洲作为著书立说的场所,他网罗了一众当时天下最有学问的士子,如《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

萧统和他们一起漫游书海,谈古论今,从浩瀚的古籍中打捞出优秀文学作品,编纂成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文选》。

《文选》共三十卷,选录先秦至梁朝初年130多家诗文共700余篇。通过对过去文章的审定,将其中优秀的作品遴选出来,编辑成册。

周处读书台

南京还有另一处著名的读书地——周处读书台。

前段时间,电影《周处除三害》的火爆,让周处“走红”。

不过,位于老虎头44号的周处读书台,目前正在施工修缮,难以窥见读书台的全貌。

周处,西晋平西将军,史称周孝侯。他能文能武,拳打蛟龙、脚踢恶虎,还著有《默语》《吴书》《风土记》……

武力值爆棚好理解,毕竟《世说新语》说他“年少时凶强侠气”,算天生神力。

那他的文化知识又是在哪儿学的呢?明代人相信,就是在老门东的这个周处读书台。

周处读书台位于城东南隅赤石矶上,相传此地为周处任东观左丞时的堂宅所在,又曰“子隐堂”。因《客座赘语》称此地为“周孝侯读书台”,故又称“周处读书台”。

这个地方到了清代以后就变成类似文化地标的地方。当年李渔、吴敬梓,都在这附近读过书。

翻看《江苏文库·史料编》中的古书,你会发现大量有关周处读书台的游览导航和推荐。

1924年出版的《南京居游指南》记载:“由中正街至周处台,车金一百二十文。”

1933年出版的《最新南京游览指南》写道:“周处台,在聚宝门石观音三条营。”

1946年出版的《首都指南》写道:“周处台在中华门内,三条营观音庙后面。”

王安石读书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们再来看看钟山,这里有王安石读书的地方。

山上的环境肯定是极好的,紫气东来,沏一杯茶,捧一卷书,恐怕是世间最大的享受。

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归隐金陵。他深爱钟山景色,经常骑着小毛驴,穿行钟山间。

据南宋词人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王荆公不耐静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卧睡,往往至日昃(zè)乃归。”

王安石遍寻南京古迹,写下了许多后人传诵的名篇佳句。

他疲倦时便到定林庵休息、读书。在庵内,他建了一个书斋,取名“昭文斋”。匾额由米芾题写,书斋中还悬挂有王安石像。

南宋时,诗人陆游为了寻访王安石读书处曾两入钟山。

为了纪念王安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山陵园管理处在原定林庵旧址附近建了一座定林山庄。2003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对定林山庄进行大规模维修,后改建成刘勰与《文心雕龙》纪念馆。

2022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对定林山庄进行了全面维修。经过改造和升级,2023年底,钟山文学馆·刘勰与《文心雕龙》陈列馆成立,成为一处藏在钟山风景区里的秘境。

说起来,王安石可以算是钟山的代言人了。

十多岁时,王安石因父亲在江宁(今南京)任职,随迁来此居住。父亲因病逝世后,王安石在南京钟山守孝、读书,就此与钟山之间建立了割舍不断的生活联系与情感契合。

他曾三次担任江宁府长官,两度守孝、两度辞相后都居住在南京,先后在南京生活了近20个年头,逝世后又葬在钟山脚下。

可以说,南京造就了王安石,王安石也为南京打上了自己的印记。

《江苏艺文志 南京卷》写道: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以父益官江宁府通判,遂家金陵。庆历二年(1042)进士。仁宗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因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官僚豪绅的特权,遂遭保守派反对,熙宁七年被迫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后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荆公。故居在今南京市中山门内半山坡。卒谥文,封舒王。其诗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史》有传。

郭文举读书台

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相对冷门的读书处,郭文举读书台。

郭文举是什么人?他是个“神人”。

郭文举也叫郭文,东晋时的隐士,小时候就好读书,以孝悌闻名乡里。

郭文举从小就有怀隐之志,父母去世后,他跑去隐居,葛巾、鹿裘,扶杖缓步于岩壑幽谷间,怡然自乐。

这个人“神”在哪里呢?据记载,他在猛兽出没的山林里住了十多年,安然无恙。他还给老虎拔卡在喉咙里面的骨头,后来老虎为了感谢他,给他送来猎杀的鹿。

王导知道了,便把郭文举请过来,参加朝廷名士们的雅会。

西园雅会,丝竹乱耳,谈神论道,煞有介事。真有“神通”的郭文举却打扮得很朴素,啸傲于王侯卿相之间,自在洒脱。

就这样,他在王导处住了很多年,而他常独坐读书的地方,被称为郭文举读书台。

“郭文举读书台”是南京古代著名胜迹,前后存在了一千多年时间,到明代已经消亡。

明代南京学者顾起元的《客座赘语》说,“郭文举读书台在冶城,今太一殿其遗址”,“冶城”是古代朝天宫一带的称呼,说明“郭文举读书台”遗址上后来建起朝天宫的一座宫殿。

据考证,郭文举读书台大致在卞壸祠(今为民居)以北、冶山道院以南、南京市博物馆办公楼之西一带。

事实上,南京有名的读书处还有很多,比如中华门有纪念陆机、陆云的“二陆读书台”,无想山有纪念韩熙载的“韩熙载读书台”,还有龙蟠里的惜阴书院、甘家大院的津逮楼……

漫步在南京,不经意间,就会和书香撞个满怀。

快来和文脉君一起尽享阅读之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