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南京艺术基金项目《我和我的父辈》在南京传媒学院上演,动人的父子故事令观众深深共情。
《我和我的父辈》由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表演系师生共同创作,由一对父子的四个人生片段串联起了三个单元故事《陪伴》《献给朱志达》《歌谣》。在横跨四十年的时空光景里各式情节轮番上演,有温馨、有矛盾、有欢笑也有泪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父辈那份深沉的爱与关怀始终如一,永远无法割舍……
该剧的4位编剧,都是南京传媒学院21级表演专业的学生。“这个故事的创作灵感源于我与爷爷的点滴回忆。”编剧贾雨晨说,小时候,爷爷扇着扇子为他驱赶蚊子,劈开大西瓜,把最甜的瓜心给他,长大以后忽然意识到和爷爷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他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陪伴老人,所以他想创作一个故事,以“陪伴”作为主题,展现老人真实的心境和陪伴的意义。
“故事中朱参谋长(朱志达)这个角色的人物原型是我的外公。”编剧彭家栋分享创作幕后,两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翻到了一本外公的旧日记,记录着外公18岁往后50余年生活的点滴。看完日记彭家栋才了解,外公并不像看起来那么严肃和内敛,他的内心善良又柔软。于是,编剧决定把他与外公的故事做成一出戏,用这样的方式去缅怀外公,也希望借由这个故事,让观众珍惜每一段深爱。
演出中,演员们饱含生活质感的演绎,引领着每一位观众重温父辈的故事,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默默拭泪,那些看似细碎的生活唤回了久违的感动。
据悉,4月30日原创话剧《我和我的父辈》将登上紫麓雨花梦想剧场,从校园舞台走向社会舞台,这也将是艺术高校以创作带动教学的成功范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宋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