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生活苏州

由“末端堵漏”到“前端治理”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派出所下好化解矛盾纠纷先手棋

近年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网格化排查+点单+集体评议”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模式,化以往的末端堵漏转化为现在的前端治理,及早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至今,开发区派出所共受理群众纠纷1300余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8%。近年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网格化排查+点单+集体评议”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模式,化以往的末端堵漏转化为现在的前端治理,及早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至今,开发区派出所共受理群众纠纷1300余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8%。陈仁杰 黄泽润 高达

“大家都一起同事这么多年了,为这种小事伤了和气真没必要……”前几天,开发区派出所网格员徐冬冬在排查时发现辖区一家企业同事之间因为工作分工、奖励分摊等问题发生矛盾,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吵,矛盾随时可能被激化,徐冬冬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了社区民警,并从“同事感情”入手率先安抚双方情绪,最终在民警、公司负责人的配合下,一时的矛盾最终化解。

开发区派出所将所属辖区科学划分为若干综治网格,坚持“一个网格就是一个团队”的理念,按照“1+1+5+N”的标准,每个网格配备1名社区辅警、1名网格长、5名网格员及若干群防队员,共同负责信息收报、矛盾调处、治安联防。社区辅警每周入户走访,与社区干部、物业人员、单元楼长开展联动摸排,每日通报摸排动态,将矛盾纠纷防于源头、止于未发。截至目前,共收集矛盾纠纷线索600余条。

“真是感谢民警帮我们解开心结。”3月13日晚上,在开发区派出所调解室,在社区民警沈建和“接单”调解员老孙的共同努力下,李家兄弟的房屋纠纷得以成功调解。

在开发区派出所调解室内,配备一名专职民警姚震和4名专职调解员,并动员辖区内熟悉新政策、知晓村级事务、群众口碑良好的12名社区干部,乡贤、律师兼职调解,将调解员的基本信息、工作简历、擅长调解的类型、联系方式制作成“菜单”表格,创新推出群众“点单”、警务室“派单”、调解员“接单”的调解模式,当事双方可自主选择信任的网格员、社区干部、司法工作者等担任调解员,自由组成调解小组,综合运用行政、司法、经济等手段和理性、道德、情感等方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这样的调解模式一改以往“被安排”调解的机制,就像当事人去超市购物一样,融合了门槛低、成本小、种类全、可选择性强、快捷、公平公正等特点,全面盘活辖区解纷资源。“调解人员任我挑,调解方式由我选,这种调解让人信服,这样的调解室真的值得赞扬!”辖区居民纷纷点赞。去年以来,调解小组主动“接单”参与调处矛盾纠纷105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除此之外,为了发挥民主治理方面的优势,开发区派出所邀请辖区内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代表、老村民、老教师)、乡贤、能人等组成“百姓集体议事团”,遇到邻里、乡亲问题便组织“集体评议”,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助推问题处置、纠纷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