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无锡市教育局公布的2023年教学成果奖名单中,滨湖区5项成果入选,其中,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传承·创新:语文评点促学26年》研究项目获得一等奖。该项研究依据传统阅读评点法,历经26年实践探索,形成了以评点教学法为核心,以中外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发展。
研究团队建构了语文评点教学的实践体系,通过文本评点读写,实现了“有知识的读者”“自能读书者”“自主阅读者”“人人都是评论者”的目标。至今,团队发表论文347篇,其中核心期刊86篇,出版专著及评点读本等44本,成果在近20个区域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了对语文教改的引领作用。
《传承·创新:语文评点促学26年》是以江苏省太湖中学朱茂林、周晓荣、王星、张春华、赵宪宇、毛惠康、杨健为核心成员,传承了始于秦汉的具有中国作风和气派的传统阅读评点法,历经26年艰辛实践探索,形成了“语文评点促学”,即以评点教学法为核心,以中外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精神发育和人格成长的育人理论和实操体系。
A 内容可点
评点促学的智慧呈现
一是形成了评点教学的理论体系。“评点”广泛渗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成为许多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也成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浸润语文核心素养、夯实语文学习任务群、有利于落实课程标准精神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语文评点教学是以评点促学为理念,依据教学目标,运用“评点”方式,以学、问、思、用、评的方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它的核心价值是评点中培智,评点中养德,评点中育人;它是实现着“有知识的读者”“自能读书者”“自主阅读者”“人人都是评论者”育人目标的教学方法。
二是建构了语文评点教学的实践体系。评点促学构建了课堂实操模式,优化了评价实操方法,产生了自主评点和自觉评点两种方式。自主评点是学生根据预习的要求,采用圈点、勾抹、批注等方式,独立地写出对文本初步的赏析和评论;自觉评点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思评研读”。
评点促学生成了评点实操的一般评点法和特殊评点法。一般评点法是依据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主旨四个维度展开评点,如文本内容、文本结构、文本语言、作者情感等。特殊评点法指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和文体特征展开的评点,如高中三个年级根据散文、小说、戏剧、诗歌、论述类文本等文体特征展开的标准由低到高逐级递升式的评点。在评点促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架构,促进了学生阅读效能增值。
B 实践效果
评点促学的卓然显现
一是评点促学有力提升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中学语文评点教学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玩味鉴赏,依托文本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实现文字与人内心的及时互通,评点生成智慧,养成沉浸读写的良好素养。吸纳传统评点读书方法中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要素,与课堂教学、课外读写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读写与建构和沉浸学习的习惯。如培育“自主阅读者”,让学生在长期的评点学习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是评点促学有效培养了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评点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读写、自由表达的空间,激发了学生主体能动性,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深入解读文本,撰写所得。如培育“做有经验的读者”“自能读书者”,这是个性化的读写行为。教师作为欣赏者和鼓励者,不以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评点实践,不以试题答案来代替学生独立思考表达,适时示范、点拨。学生由感而评,由疑而注,由感而论,进而在学习过程中释放个性、发表创解、建构新义。
三是评点促学夯实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实践活动。
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中,要“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学会“通读全书,勾画圈点”,“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读书笔记”。整本书阅读主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指出“学习运用评点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不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在“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中,提出要“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喜欢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撰写作品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说明了评点教学不但没有落伍,反而成为课标的“新宠”。如出版教学设计类专著15本,案例类专著21本,把传统且仍然有生命力的“评点”纳入到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实践中,夯实语文学习任务群实践活动。
四是评点促学产生了积极的区域辐射影响。
为深入推动评点促学研究,项目组积极参加省、市、区开展的教学论坛、教学研讨等活动,加强区域教科研联动。项目组成员在研究历程中,先后在江苏、陕西、云南、青海、河南、安徽等地得到推广和应用,参与报告讲学1200多次、展示课与各级各类赛课370多次,成果在江苏、青海等地学校得到综合检验,成效明显,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
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