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传
陆春涛的创作,主要以中国传统的水墨、宣纸等媒材,以荷塘、瓶花、自然景观为表现对象,但在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上,却又丝毫没有腐俗之气,不落传统窠臼。在笔墨方寸之间,往往还灌注了司空图所言的“真力弥漫,万象在旁”的豪放。对事物与自然的理解,充盈着一股饱含当代性精神面貌的、大开大合的抽象之力。每一件作品,每一幅画,就像一扇扇门,一扇扇窗,既构成了他作为艺术家对自然事物进行阅读的“扉页”,也构成了他者对其创作进行阅读的“扉页”。
扉页,本意为书翻开的第一页。用在这里作展览标题,首先是想表达这个展览,无论是对于艺术家本人、对于艺术家笔下的笔墨景观,还是对于观众而言,都构成了一个“扉页”性的功能存在。展览只是向公众提示艺术家简要信息的一种媒介,一扇门,一个开始。其次,当我们来到“扉页”,犹如一本书面临的“将读未读”的时刻,它代表了一种此刻和未来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这个意义上,这些作品就变成了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艺术家的必经之路,一座链接艺术家主观世界和观众客观认知的桥梁。甚至,可以说它是艺术家引领着观众,从现实世界走进他的创作世界、审美世界、抽象世界的一个重要枢纽。
本次展览呈现了包括荷塘系列、荒谷系列、瓶花系列在内的二十余件作品。这些作品从具象到抽象,从客观认知到感性经验,从瓶中小天地到野外大世界,都无不体现了艺术家在挑战传统审美、经验惯性,甚至对水墨画固有的形态,进行重新审视和勉力创新的例证。譬如荷塘中莲叶的不同状态,在唯美写意、季节转换、情绪叠加的各个维度,都激活了艺术家的深层感知,进而牵引着艺术家一步一步通过对线条、色彩、形式、轮廓等元素的抽象化尝试、演绎,从而实现了从单纯的形态描摹,走向了精神探索。
甚至艺术家在充分观照表现对象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注入了对个体生命、情感和人文精神的深刻反思,一如《瓶花系列之晨露》所展现出来的那样,个体的精神力量,通过曝光过度般的氛围营造,展现了一种强烈的、耀眼的个体情绪。与之相反的是“荷塘”系列,通过大规模的数量级的规模化表达,再现了一种集体性的、季候性的群体精神风貌,它承接了更多也更深刻的来自人类社会的精神投射。像《荒谷010》《荒谷011》则在一个空蒙的状态中,通过天际线、地平线甚至密集的植物暗影,戏剧性地拓印了一种基于人类文明的极具哲学意味的“喧嚣之后的无人”。
要知道,在每一个“扉页”后面,必然都是一部更为丰富、更为复杂、更为庞大的信息系统。因此,“扉页”既是介于未读与已读之间的量子纠缠意义上的叠加状态,也是基于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基础上的,对内在于事物内部的人文经验的“唤醒”。毫无疑问,艺术家陆春涛的笔墨,既垫高了他自己“扉页”之后的世界,也垫高了自然万物对他作为艺术家的期待。
名家艺评
陆春涛的绘画不仅打破了中西绘画中山水、风景、花鸟、静物各画种之间的界限,而且也打破了水墨、水彩等形式手段之间的分工。陆春涛将现代生活的感受、观念转换成艺术语言,从而创造出适合现代审美需要的新绘画。
当他将西方审美意识和现代造型语言融入自己的绘画之中的时候,新的艺术生命便在这张传统的产床上诞生了。
——王端廷
陆先生绘画的技巧,那种冲击力极强的色彩搭配,或是水墨,或是彩墨,还有充满力度的大块油彩,跃然于明亮中和的背景之上,超越出了自然的界限,以自己的方式描绘着世界。陆先生的作品完全融入了水榭亭阁所营造的自然景色之中,以淳朴的语言向人们倾诉。花香、微风,翠绿和陆先生的艺术作品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将作品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林德
翻开陆春涛的画册,给我第一感觉是这样,有一点新意,有一点唯美,有一点温情,有一点孱弱,综合起来,陆春涛的优点是撇开了多数画家的路数,选择好一条自己的小径,不管走多远,从心理上已经获得了优势。
——李小山
在暗红的天空、深蓝的海面、焦黄的大地和如真似幻的峰峦面前,画家以极其个人的方式描画着造物的庄严,正是这种源自无意识发掘的自然崇拜,给观画者带来崭新的视觉体验,让人在当下审美期待中重见山水——那经历过现代文明和现代艺术改变的自然。
——王林
寂静的墨色荷花透露着一种神秘感。简洁的构图处理压缩了画面时空感。画面中那些朦胧虚幻的荷塘月色,随着极富张力和充满诗意的墨色的铺展和线条的延伸,构成一幅幅梦境般的超现实图像。
这如信仰般的梦想或许正是他思想、创作和情感的源泉,从中我们似乎也能体察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寂寞和渴望。
——安雅兰
陆春涛的视觉表达更带有一种当代的情理和韵致,虽然其视觉描述的对象一如既往延续的是对荷花的关注,但画里画外透露着的却是一个当代人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真诚思考和激情表达。
——冀少峰
陆春涛画面中的那些“物”的关系,不再依循于日常经验与历史的规范。它破坏了传统日常用具的伦理秩序,抽掉了内在于各个物品中的文化意涵与政治象征,而是重建了一种新的美学关系。在这里,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依循于水墨技巧、构图形式以及一种新的生活观念的需要,试图提供一种新的观物方式和对于物本身的理解角度。
——鲁明军
水墨绘画语言的拓展一直是中国艺术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尤其是自二十世纪以来,希望在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中有所突破和有所创新的艺术家无不在这方面进行探索。陆春涛即是近来在水墨绘画语言的拓展中卓有成就的一位。
春涛有着出色的传统水墨功底,但丝毫不为程式所束缚。无论媒材的运用,形式的转换,或风格的嬗变,都表现出惊人的包容性和可塑性。尤其是他对水和墨色的自如运用,既透露出对传统“以墨代色”的深刻理解, 又充分把握了现代抽象表现的思想观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作品中不见半丝的矫揉和刻意,展现着一份潇洒和自信。正是这份自信使他在探索之路上不断向前。
——沈揆一
陆春涛的画面具有强烈的物质感,纸本身也是绘画形式的重要要素,而不仅仅是画面图像的载体,无论是残损曲折的边缘,还是褶皱丘壑四起的画面内部,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感受,既是水面,亦是物质本身;在如此纸面上,陆春涛通过层层积墨,以及其上的皴擦点染,让画面另具一种深沉厚重的气质。
——盛葳
吴冠中说的“笔墨等于零”,并不是要取消笔墨,而是要从已经程式化的笔墨关系中解放出来,重新塑造这个时代的审美,表现灵动的人生。陆春涛就是这样的实践者,他承接了林风眠到吴冠中的创新之路,以西方的表现主义来充盈自己的绘画语言,不仅只是为水墨画的创新注入了生机,更重要的是呈现了当代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蕴。
——杨卫
陆春涛笔下的荷花是写意性的,但不是文人画式的笔墨写意,它有更加真切的环境以及一望无垠的聚集形态,让人置身其中而感受到脱离俗尘的释然,然而它仍然是写意性的,因为画家摒弃了如实的再现,增强了理想化的色彩,并坚持了创作中的书写性。
——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