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生活常州

“东席漫读”阅享会:

追着“王谢堂前燕”回到“乌衣巷”

白雁在阅享会现场

4月28日下午,“东席漫读”阅享会第二场活动在经开区图书馆举办。本期阅享会由资深媒体人、历史学博士、文学硕士白雁,带来以《从〈乌衣巷〉看六朝风流》为主题的分享。本次活动由常州经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主办,常州经开区图书馆、现代快报协办。

陈云龙/文 邹嘉丞/摄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雁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入题,通过“王谢堂前飞出的那只燕子”,把现场观众带回了东晋那段历史之中。诗中“王谢”分别指琅琊(今山东临沂)王氏、陈郡(今河南淮阳)谢氏,均来自北方,西晋末年,八王乱起,晋室南渡,“王谢”两大家族为躲避战乱来到南方。公元589年,隋灭陈,南京城被荡平耕垦,城市地位下降,王氏、谢氏的旧居也在动荡中被毁。刘禹锡以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尽世事苍凉、人世变迁。

白雁结合《世说新语》《晋书》等历史典籍相关内容,对王氏著名人物王导的性格经历、历史功绩进行了较全面的解析。“王导被视作东晋中兴第一功臣,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叔父。被按照王侯的葬礼规格安葬、并以帝王专用的太牢标准祭祀。”白雁介绍,“但如今他的事迹不常被人提起,或许因为其本身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清朝王鸣盛曾评价王导:‘看似煌煌一代名臣,其实乃并无一事,徒有门阀显荣,子孙官秩而已。’”然而,“与王导有相似南渡经历的李清照则曾提出‘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陈寅恪也评价‘南人与北人勠力同心,共御外侮,而赤县神州免于全部陆沉。……王导之功业在勘破此重要关键而执行笼络吴地士族之政策。’这两人认为王导在晋室南渡后,促进了南人与北人的融合。”随着白雁的娓娓道来,现场观众从魏晋风流人物的视角,对六朝古都的兴替和江南文脉有了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认知。

近年来,常州市经开区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活动,阅读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阅读阵地名气进一步打响,“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氛围日渐浓郁,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阅读已成为全体市民的行动自觉和文化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