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大江苏

锁定目标,在“新”和“质”上下功夫

石旭涌代表(左三)

陈大鹏代表(右二)

胡歙眉代表(右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如何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来看看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的“新”动向。

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4月24日,不断向“新”而行的常州高新区迎来新的利好。常州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外资项目——安米新能源软磁材料项目在这里正式落户。据了解,2023年常州高新区新能源领域实现产值1900亿元,同比增长25%,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成为全区首个千亿级产业。

作为新能源之都核心区,为万亿之城增添“新”动力,常州高新区下一步如何走?常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新北区委副书记、区长,省人大代表石旭涌深感责任在肩。高新区正在加速“筑峰强链”,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集群。对于地方来说,无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驰而不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必答题。石旭涌说,接下来将持续推动各级政策直达快享、非申即享,着力打造运营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贸易投资最便利、发展预期最稳定的一流营商环境。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要求和丰富内涵,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抢抓机遇,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主任陈大鹏表示。

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是整个无锡乃至全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推进器”。“我们在做的就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优质企业,推动更多企业掌握‘硬核科技’。”为了让这个“推进器”拥有更足的动能,陈大鹏和团队谋定了未来五年的目标。“我们围绕‘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一长远目标,聚焦‘一感两网’重点领域,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培育更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群跨越‘新’蓝海。”

江苏企业正在借“质”高飞。对于省人大代表,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胡歙眉来说,今年将努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专注于工业数智化技术和服务,以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赋能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凝聚智慧抓住自主可控、数字化等赋予的机遇,不仅服务国内制造业,也要加强出海赋能,不断擦亮中国自动化智能化“海外名片”。胡歙眉表示,接下来她将结合重点工作和政策,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挖掘关键问题,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好决策监督、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助力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