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生活常州

常州经开区:

知识产权“新引擎”跑出产业“加速度”

常州经开区是常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拥有关联企业970余家、优势企业或单项冠军企业73家,2500余种产品基本实现全产业链配套,搭建全市首家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专业交易平台,发行全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近年来,知识产权成为经开区“新引擎”,赋能轨交产业跑出“加速度”。

陆文杰

好环境“催生”好项目

2020年9月,常州经开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中心成立之初,常州经开区制定了3年期产业运营中心发展规划,明确了由区里统筹、链主企业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市场化运营模式。

“在知识产权领域,如何达成企业与高校的供需匹配是关键。”第三方服务机构江苏恒维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宋丹丹介绍,一边是高校技术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一边是链上企业谋求市场经济利益,但面临技术缺失难题。

为此,知识产权特派员队伍应运而生,发挥“中介”作用,为高校与企业搭建“知产”桥梁。调研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技术需求225家;整合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等11所高校科研院所战略资源;开展精准化专利供需匹配……目前,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聚集了15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形成较为完整的专利运营服务链。

常州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科负责人吴桢告诉记者,运营中心起到了疏通前后端、打通上下游、服务全链条的作用。

“知产”变“资产”

“前些年,受困于专利数量少、核心技术欠缺,我们公司研发速度较慢、产品落地困难,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常州煜明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程菲介绍,去年,在线上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企业购得常州大学的两项专利,将获取到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后续研发,把专利转化为真金白银。

去年初,常州经开区成立常州先进制造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打造全市首个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线上交易市场。企业可以在平台购买心仪专利,寻求高校专利转让许可;高校也能更快地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实现“双向奔赴”。截至目前,平台线上专利交易数量已达307项,交易金额为1400万余元。

3月6日,常州经开区专精特新知识产权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行,首期发行1亿元、期限1年,票面利率2.54%,系常州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吸引了11家科创型企业“抱团”融资。

每家企业可获得450万至138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融资款项,助推科创型企业加强研发投入。从此,“知产”变“资产”,融资又多了新渠道。

“门外汉”变“行家”

2022年12月,常州经开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揭牌,开设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研学班。“大多数企业没有专业的专利运营人员,缺乏进行专利交易的法律知识、技术背景和谈判能力,因此难以获取所需的知识产权。”宋丹丹介绍,研学班依托在常高校、企业和服务机构等专家资源,组建知识产权智库,为企业经理人“充电赋能”。

专利群组保护及挖掘与布局、中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专利制度、知识产权战略与商业化运营……“研学班每节课主题不同、内容不同,通过专业老师讲解案例、企业高管分享经验,我在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运营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江苏星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工程师周焱杰参加研学班后,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行家”。

截至去年底,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研学班共开展10场培训,共计80课时,累计参训达319人次。此外,主题沙龙、圆桌茶话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