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樟木夹板,遒劲有力的碑文,这是清代著名金石家钱泳刻的《攀云阁帖》拓本。
前不久,在南图阅读节开幕式上,著名学者、教育家林振东的后人,小提琴演奏家林骁彬代表家族,向南图捐赠古籍22种170余册。其中,精美的《攀云阁帖》拓本一亮相便惊艳。
1953年以来,林家四代人多次向南京图书馆捐赠古籍:《山海经补注五卷》《世说新语》《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其中,稿本惠栋补注《山海经》一种,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刘静妍/文 吉星 赵杰/摄
(部分图片由金戈、林瑗提供)
钱念秋 苏蕊 视频制作
71年前的感谢信
“承捐赠南史等线装书二十三种六十九册,我馆业于五月十二日派工作人员叶家炎等前往林振东先生处接运来馆。我馆对于先生的重视文化遗产和图书馆事业的精神,表示感谢。”
——这是1953年5月19日南京图书馆写给南京学者、教育家林振东之子林顺森的一封感谢信。
正是这封感谢信,让林家后人一致决定捐赠家中存藏。
林顺森的大女儿林瑗告诉文脉君,这封信是她们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她说,“1953年,我还没有出生,对爷爷和父亲捐赠古籍的事并不知情。”
这次捐赠前,林瑗和妹妹林丽特别到南图进行了“考察”。林瑗说:“老一辈捐赠的书,南图保存得比我们家里的还要好。在那些书上,我们还看到了爷爷的字迹和印章,特别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捐赠的决心。”
四代人捐古籍
教育家林振东
“爷爷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穿着长衫,风度翩翩。我感觉,这辈子再没见过像我爷爷这样的人了。他为人谦和、真诚,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说起爷爷,林瑗无限怀念。
林瑗说,爷爷是一个教育家,很小的时候自己就随爷爷读书认字。“那时候没有认字本,他就写毛笔字一个一个让我认,和我讲《论语》……我爷爷知识渊博,国学、英语、理化都教,是一个全科老师。”
林振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0多年前,南京史志专家金戈曾经深入采访。他介绍:“林家老宅在老城南黑簪巷8号,很古朴,是林振东的父亲林祖裕所购,老宅兼作织布坊,名‘公正布厂’。”林振东就出生在这里。他于1894年10月17日(阴历)出生,1961年2月13日去世,享年68岁。
“他和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是好朋友,还曾经担任暨南大学的总务长。”金戈告诉文脉君,这是2010年他采访林顺森时,听他亲自口述的。当年暨南大学在上海真如创办时,林振东任总务长;后来,应竺可桢之邀赴浙江大学任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林振东从浙江大学回来,准备用汽车接家人离开南京,结果车子被抢劫走了,于是他留在了南京。“抗战时期,林振东在家里办了个‘南京特别市林氏学院’。当时日伪想请他出山,威逼利诱,都被拒绝了。在那段日子里,林家有两条原则:一是清贫度日,但决不当汉奸;二是当汉奸的亲戚不允许进门。”
林振东仙风道骨,一直被学生们铭记。1988年2月,金敏和吴同甲写了回忆文章《怀念林振东老师》。文章写道,林振东为他们上英语课的时间是1946年,地点是南京黑簪巷8号的林氏学院。上课内容有《开明英语读本》、教材《简要英文法教科书》等。
“林老师身着长衫,足蹬布鞋,他不慕名利的君子之风,在我们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像启明星那样,照耀着我们前进。”学生们回忆,尽管收入不高,但林老师经常微笑着不肯接纳清贫学生的学费。讲授英语时,他总是喜欢来几句中文诗句,尤其喜爱深情低吟杨慎的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他们还记得,林老师房门两边,挂着一副对联:“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
如今林振东先生已经辞世60多年,他留给家人、学生的人文气质和情怀代代传承。
捐赠仪式上,林骁彬代表家族把《攀云阁帖》交到了南京图书馆副馆长陈立的手上。
在林骁彬看来,书籍乃天下学术之公器,把家中存藏捐赠予南京图书馆永久收藏,作为年轻一代,他感到无比自豪和感动。
林骁彬说:“七十年前的四月谷雨,曾祖父在他收藏的古籍上题下了跋语。今天我们来到南京图书馆,又看到了这部珍贵的古籍。我虽未能亲聆曾祖的教诲,但是非常幸运和巧合地,我和曾祖父是在同一天生日,看着这些字迹,冥冥之中,他似乎在和我们对话,我也感受到了他对我的期许。曾祖父性格慈蔼,仪容端肃,谦逊而清澈。我和家人也将以此自勉,承继家声。”
这次捐赠的古籍文献包含稿、抄、拓、印等多种版本形式。其中,《攀云阁帖》是一套非常精美的拓本,近两百年过去,古籍虽已发黄,但保存完好,里面的字清晰可见。
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副研究员赵彦梅介绍,清代著名的金石家钱泳晚年把自己历年临摹的50多种汉碑模刻成“攀云阁”临汉碑,又名曰《攀云阁帖》。《攀云阁帖》一共16卷,按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编目,碑帖文字遒劲有力、刚柔相济,极尽伸缩纵横之变化,尽显汉隶风采,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南图这次受赠的《攀云阁帖》是一部拓本,共八册,拓印清晰,装帧考究,是不可多得的佳藏。
1953年5月,林振东、林顺森捐赠线装书23种69册;同年12月,再次捐赠一批古籍;1954年,又一次捐赠……从林振东到林骁彬,林家四代人先后把古籍文献捐赠给南图。
《江苏文库·精华编》之《世说新语》以现存最早的宋绍兴八年(1138)广川董弅刻本为底本整理。林家捐赠给南图的《世说新语》,虽说是南宋董弅刻本影印件,也非同凡响,经鉴定为日本昭和四年(1929)尊经阁影印前田侯邸藏宋刻本。
捐赠仪式上,陈立表示,所捐古籍皆已分编、入藏并提供服务。她说:“这些古籍文献有的越过数百年的沧桑劫难,在林振东先生及其后人珍护之下,保存至今。如今得以归入公藏,这不仅是南京图书馆的荣幸,也是南京乃至江苏的荣幸,是江苏公共文化精神和中华文化根脉传承有序的重要体现。林家义举,再现人文情怀。我们也承诺,所有捐赠的古籍,一定会得到更加妥善他保护和利用,让其大爱无疆的光芒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