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一颗匠心,奋力打造基层平安建设的“智慧大脑”,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扬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数据侦查实战中心负责人)孔德年立足岗位、赤诚报国,被授予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2024年全国“最美职工”。从警24年来,孔德年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警察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匠心逐梦的动人华章。
通讯员 江公宣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庄剑翔
锐意创新,打造基层平安建设“智慧大脑”
2024年2月14日、16日,江都区大桥镇中闸村和邵伯镇渔业村两户村民家中被盗。孔德年接到警情通报后,与分局数据侦查实战中心同事一道,运用新研发的某个数字模型进行研判分析,明确仙女镇38岁的任某林有作案嫌疑。根据孔德年提供的分析结果,民警很快将其抓获,其对盗窃作案行为供认不讳。
江都分局破案神速的背后,在于孔德年与他的团队打造了一个平安建设的“智慧大脑”。
2016年11月,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孔德年承担起了分局合成(数据)作战中心建设的工作。合成作战、数据侦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学习借鉴。孔德年凭着一股敢为人先的锐气,刻苦钻研、务实创新。他结合江都治安实际,大胆尝试,形成了以“五个一”工作要素、业务流程“七大机制”为核心的合成作战“江都模式”。通过数据赋能,实现了“快破大案,多破小案”的目标。全区侵财类案件破案率稳居全市第一,打击绩效名列江苏省县(市)、区公安机关前列,数据侦查实战中心建设也因此成为县(市)、区公安机关的样板。
心系群众,乐做百姓身边的“暖心刑警”
在江都分局数据侦查实战中心办公大厅一角,有两只救助包引人注意。里边有军大衣、纯净水、面包和速效救心丸、清凉油、纱布包、创口贴等物品、药品。
对此,孔德年介绍说:“我们经常接到老人走失的警情,需要我们帮助查找。当我们夜间找到老人时,发现不少老人正处于饥寒交迫之中,有的还受了伤。这时,救急包就会派上用场,能够在第一时间为老人提供大衣温暖身体以及补充食物和水。”
“我们中心之所以配备急救包,缘于去年大年初一的一起老人走失警情的处置。”中心警员沈雪平介绍。
2023年1月22日凌晨两点多钟,双沟派出所接到一起老人走失的警情,派出所请实战中心协助寻找。忙碌了一天的孔德年,接到求助后,他二话不说,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工作。通过对老人行走轨迹查找分析,警方经过15个小时连续工作,终于在下午4时许,发现了老人最终消失在高速公路江都南收费站附近。
老人安全回家了,但孔德年却陷入沉思。为了让老人免受饥寒之苦,他作出一个决定,为老人准备保暖大衣、食品和饮用水。从此以后,中心警员在接到此类警情开展工作时,随身装备中便又多了一只救助包。
近五年来,孔德年和他的团队累计挽救13名群众生命,帮助寻找走失老人和智障患者110名、离家出走未成年人21名,寻找丢失物品69件,他也被群众亲切地称赞为身边的“暖心刑警”。
坚守信念,誓言将警服穿到退休为止
在当下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作用日益凸显,各项警务工作都离不开数据侦查实战中心的支撑,身为基层公安机关“智慧大脑”负责人的孔德年,无疑是单位最忙的人之一。
“孔大的工作量是我们中心最大的,就拿接听电话来说吧,他每天都在100个以上,最高的有180多个。”中心民警张杰说。
张杰介绍,2022年的一天,为了一起重大案件的侦破,孔德年长时间用手机沟通联系,导致大脑剧烈疼痛难忍。医生诊断是长时间使用手机辐射产生的结果,嘱咐他平时要减少手机通话时间,而他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实战,孔德年自我加压,在中心开通了服务热线, 24小时为全局民警提供数据支撑。各办案单位在侦查破案中遇到难题向他求援,他总是习惯地说:“有困难,我们来。”
孔德年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对数据侦查实战中心研判出的每一个对象,在实施抓捕前他都要逐一审核,防止造成误判误抓。
孔德年成为全市公安信息化应用领军型人才后,国内多家大型安防产品生产企业开出优厚待遇向他伸出“橄榄枝 ”。但孔德年不为所动,他说:“这身警服穿习惯了,年薪再高我也舍不得脱,我要一直穿到退休为止!”
一颗丹心一片赤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孔德年在新征程上,匠心逐梦,勇毅前行。他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名追逃能手”“刑侦研判能手”、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最美法治人物、江苏最美警察、江苏省优秀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