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5月6日,江苏省政府召开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数据局、省市场监管局、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问题。
据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绍,截至去年底,江苏经营主体总数超1452万户,成为全国首个在册个体工商户总量破千万的省份;现有外资企业总数4.3万家,世界500强中有超过400家在苏投资,去年实际使用外资规模253.4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首位。江苏连续五年位列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南京、无锡、苏州获评“最佳口碑城市”。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龙秋利
这一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江苏是怎么做到的?
一是聚焦政策环境建设,着力提信心促发展。去年,江苏出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8条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系列政策措施,2023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185亿元;打造江苏“一企来办”企业综合服务新平台,提供涉企政策和办事信息咨询、惠企政策兑现等8项应用服务。
比如,淮安市推出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集成715项财政奖补事项目录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实现财政奖补受理与支付直通,申报材料、时限大幅压减51%、71%。
二是聚焦市场环境建设,着力促公平激活力。企业设立、变更、迁移、注销全程电子化办理,实现企业开办最快0.5个工作日办结;南京等市开展跨县域“一照多址”便利化服务改革,全省已有2000多家企业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对应市域内多个经营场所同时开展生产经营;40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面向中小企业份额预留40%以上;建立省市县三级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库,实现分级储备、先备后用。
此外,推出政银合作新型信贷产品,比如“人才贷”“苏知贷”等11款产品,去年为4.14万家经营主体发放优惠贷款1693亿元,通过“政采贷”向政府采购中标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优惠利率贷款25.65亿元。
三是聚焦政务环境建设,着力优服务增便利。江苏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722项,实现政务服务162项“跨省通办”、175项长三角“一网通办”;开设“一企来办·苏税援”涉税专业服务平台,打造“赶集式”网上涉税服务市场,目前入驻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近9500家,成交金额超1.66亿元。
比如,宿迁市创新“超级管理员”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申办材料精简72%;泰州市推行工业产业项目行政审批超时默认制,倒逼审批工作提速增效。
四是聚焦法治环境建设,着力稳预期护权益。2020年,江苏出台《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南京、无锡、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泰州等7个市出台本地营商环境法规;全省部署开展行政执法提升三年行动,开展优化行政处罚权赋权试点,32家省级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均已制定行政裁量基准。
例如,盐城市明确每月1日—20日为“企业安心生产日”,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不进入企业实施行政执法活动。
五是聚焦人文环境建设,着力强保障添动能。江苏实施省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计划,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科技创业载体,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
同时,为了畅通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南通市推出“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徐州市推出“企业点餐—部门服务”政策机制,苏州市打造企业动态感知系统为企业提供融资对接和产业链畅通等“一站式”服务,扬州市开通“办不成事”局长热线,无锡市推出外籍人士便利化10项措施,打造出入境、支付、消费、经商工作、居住出行、教育医疗等6个便利化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