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江阴市民小雯在外卖平台购买蛋糕,选择了城区商场一楼一家店铺下单,商家很快送货上门。几天后,小雯到该商场购物却发现商场一楼及周边并无这家蛋糕店。小雯打开手机,平台上显示该店仍在营业。这是怎么回事?
小雯向江阴市消保委要塞分会反映了自己的发现,接到线索后,江阴市消保委要塞分会联合市监局要塞分局迅速展开调查。原来,为了扩大顾客可下单范围和有效降低成本,当事人在平台开设了3家店铺,均使用同一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所谓“幽灵外卖”,分会工作人员介绍,是指现实中没有实体店面,或实体店已关门倒闭,但仍活跃在外卖平台上的“有名无实”商家,或者在外卖平台登记的地址与实际经营地址不一致的商家。
分会工作人员按照平台公示的地址逐一实地核查,其中两家店铺“查无此店”。“幽灵外卖”现出原形,当事人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案发后,当事人立即关闭两家“幽灵外卖”店,并全额退还小雯238元蛋糕款。江阴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江阴市消保委指出,“幽灵外卖”经营者通过非法手段来实现抢订单、降成本的目的,成为新型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并提醒消费者在点外卖时应选择证照信息齐全、有实体店、口碑好的商家下单,如遇实际经营地址与公示信息不一致,可及时向12345、12315热线投诉举报。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