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万物生长的好时节,田间地头,农户们都忙碌起来。
江苏地区自古土地富庶,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涌现出数量众多的农学家,编写了大量农学著作。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农业史》中就收录了许多代表性的农学著作。
都说这届年轻人爱“种地”,那就快来看看这些凝结了先人智慧的专业“种田文”吧。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郑文静/文 顾炜 钱念秋/摄
部分图片来源于江苏人民出版社,以及由文心一格AI创作
《便民图纂》
明代江南地区 百姓生活的简明百科全书
《便民图纂》是我国明代“通书”类型的农书。所谓“通书”是指按一定分类排列的简明百科全书,它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需要的技术,用颇为通俗的文字写作。
一般认为该书为明代邝璠任吴县知县时所著。全书分为十六卷,前两卷为农务图和女红图,后十四卷主要是关于日常农业生产的部分,包括耕获、蚕桑、树艺、牧养等内容。
《便民图纂》最大的贡献就是对江南地区的稻作农业技术进行了总结,且对大小麦、豆类等作物的种植也有详细描述。
例如,书中介绍了当时江南不少地区采用稻麦复种制度,即在早稻收获后,通过锄耕以及追加灰粪等措施来种植大麦,从而实现一年两熟:“早稻收割毕,将田锄成行垄,令四畔沟洫通水。下种,灰粪盖之。谚云:无灰不种麦。”
《江南催耕课稻编》
著书过程得到陶澍和林则徐支持
《江南催耕课稻编》是清代李彦章于道光十四年(1834)所著,目的是希望在江苏境内推行双季稻(早稻)种植。此举得到了时任两江总督陶澍和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大力支持。
李彦章认为“政以劝农课士为要”,为官期间劝人务农并以推广先进种植技术为要务。
《江南催耕课稻编》记载的内容主要分为十个部分,其中《国朝劝早稻之令》《春耕以顺天时》《早种以因地利》《早稻原始》《早稻之时》《早稻之法》《各省早稻之种》《再熟之稻》等八个部分叙述的内容包含整个南方地区,《江南早稻之种》《江南再熟之稻》两个部分则专注于江淮地区。
陶澍和林则徐为《江南催耕课稻编》作序。
该书对于推动清代中后期江苏地区的稻作农业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稻品》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水稻品种专著
明代黄省曾在十六世纪上半叶完成的《稻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水稻品种专著。
黄省曾,苏州人。黄省曾一生著作颇丰,涉及经学、历史、地理、农业等诸多领域,在农学领域的成就尤其突出。同治《苏州府志》中就记载,黄省曾农学著作众多,“稻品一卷,芋经一卷,艺菊书一卷,养鱼经一卷”。
其中,《稻品》的农学价值最为重大。
《稻品》,又称《理生玉镜稻品》,记载有水稻品种34个,以苏州地方的水稻品种为主,还记载了周围其他地方的一些品种,其中毗陵(今江苏常州)3个、太平(今安徽当涂)6个、松江(今上海松江)8个、四明(今浙江宁波)3个、湖州5个。
《蚕经》
明清时期多次被重印刊行
黄省曾的《蚕经》一书,也是根据苏州一带的蚕桑业实际生产经验编纂而成,明清时期多次被重印刊行。
全书共分为九个部分,分别为艺桑、宫宇、器具、种连、育饲、登簇、择茧、缫拍、戒宜等,涵盖了种桑、养蚕、缫丝的全过程。全书虽然字数不多,但叙述条理清晰、简明,展现了当时江南地区蚕桑业发展的普遍形态,具有极强的示范借鉴价值。
《鱼经》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最早的养鱼专著
中国最早的养鱼专著为《陶朱公养鱼经》,但原书失传,只有一部分内容保存在《齐民要术》等书中。所以黄省曾所著《鱼经》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最早的养鱼专著。
《鱼经》中既有当时比较先进的养鱼技术,又记录了诸多鱼的品种。特别是书中总结了江南地区池塘养鱼的方法,主张养鱼的可持续发展,“凡凿池养鱼必以二,有三善焉,可以蓄水,鬻时可去大而存小,可以解泛”。这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思路。
《树畜部》
作者亲自实践得来的第一手资料
畜牧类的农书,以明代宋诩所著的《树畜部》为代表。
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卷一为栽树法和种果木法;卷二为种花卉和种竹、芦法;卷三为种五谷法和种蔬菜法;卷四为畜类,包括畜蚕、畜兽、畜禽、畜鱼、畜蜂。
其中,该书第四卷中关于家畜饲养类的内容尤为珍贵。有学者认为该书很多内容都是作者亲自实践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具备很高的农学价值。
《种树书》
记载的种树常识沿用至今
除了种粮食,也不能少了种树、种花、种水果。
《种树书》是明清时期果蔬栽培类著作的代表,据考证作者俞宗本是元末明初吴县人士。《种树书》是一本依托于太湖流域果蔬栽植实际情况而编纂的农学著作。俞宗本将全书体系按照十二月份进行叙述,详细记载了太湖流域各类果蔬、林木的种植时间、种植方法以及各类注意事项。
此书在明清时期影响力较大,翻刻版本众多。该书中所记载的农学知识,也被其他农书大量转引。
书中提到的正月“种松、桑、榆、柳、枣……”,二月“插芙蓉、木槿、石榴……”,还说“凡移树,不要伤根须,须阔垛,不可去土,恐伤根”等常识,至今仍在沿用。
《野菜谱》
收录野菜60种,有图有解释
闲暇时回归自然,欣赏田园风光,还可以摘摘野菜。
野菜也有农书,以《野菜谱》为代表。作者王磐,高邮人,其生活的时期应当在明朝正德、嘉靖年间。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记载,《野菜谱》所载的野菜数目虽不多,但通俗好记,“所记野菜凡六十种,题下有注,注后系以诗歌,又各绘图于其下。其诗歌多寓规诫,似谣似谚,颇古质可颂”。
《田家五行》
用现代气象学知识来验证仍然正确
《田家五行》是一部编纂于元代末年的农业占候书,其作者素有争议,版本流传也较为复杂,书中很多内容用现代农业气象学知识来验证仍然是正确的。
该书主体部分介绍了吴中各地的农业气候、农业物候特点,记录了不少当地依据物候和气象特点而流传的农业谚语,大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农民依托自然气候特点开展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现今书中记载的农谚仍在太湖流域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