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转型升级中重塑竞争力,已成为沉甸甸的“必选项”。面对这条向“新”而行的道路,方向该如何明晰?动力源又在哪?迎着和煦春风,走进徐州市泉山区各车间园区,这里既能看到传统企业痛定思痛,在“绿色转型”道路上奋起直追的身影,也能感受到旨在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智改数转”先行一步的决心,还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正源源不断释放“研发转化”活力的强劲动能……
张晓培 泉轩
向绿色转变,传统产业聚力“破茧成蝶”
在位于泉山经济开发区的江苏华美热电有限公司,一座绿色花园式的工厂映入眼帘。以火力发电、供热作为基础产业的华美热电,近年来积极响应绿色转型战略,深化节能减排,实施“北热南送”高温热水供热首站工程建设,工程投运后全年总供热能力可达479万吉焦,同时进行环保节能研究改造,供电煤耗持续优化,每一度电已下降十来克的供电煤耗,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传统产业既是经济的“基本盘”,也是创新变革的“主战场”。近年来,泉山区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绿、上云,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路径,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让传统产业不再“传统”。
向智造转型,中小企业迈出“关键一步”
“智改数转”怎么改怎么转?在位于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软件园的中工创智信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崇景介绍起自己的“一盏灯,点亮一个工厂”计划。
只见一个配有安灯终端设备的细长灯杆落在地上,只通过一根电源连接。“滴……”随着演示人员在安灯终端设备上刷一下工卡,并选择“触发”,再选择缺少物料、质量缺陷等对应的事件类型,就可将此次异常信息提交到安灯系统。“与传统安灯相比,精益数字安灯系统将传统声光报警的生产异常事件,利用工业无线、5G、边缘计算等技术,通过数字化信息传输,可实现多形式信息同步显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陈崇景看来,产品只有解决行业普遍痛点问题,才能有极高的推广价值,从而真正提高质量、提升产能、降低成本,助力传统制造企业的智改数转和变革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就是持续推进智改数转,激活制造业“压舱石”作用。泉山区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2023年,全区19家企业获批省级星级上云企业,推进完成“智改数转”项目14个。
向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夯实“发展底气”
位于泉山经济开发区的江苏旭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处处能感受到科技赋能生产、生活的美好场景。“这是我们的手持式激光甲烷遥测仪,可以实现远距离无接触燃气泄漏检测,广泛应用于燃气泄漏入户巡检、穿戴式燃气安全检测。”公司董事长陈亮介绍,目前公司拥有有效专利58项,其中PCT(国际专利)8项,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未来将继续聚焦在主营赛道,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用前沿科技守护社会安全和健康,为生产生活不断赋能。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泉山区牢牢把握其核心要义,在转型蝶变的道路上,着力推动产业焕新、推陈出新,汇聚起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一路攀高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