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刚过,就有消费者抱怨遭遇“机票骗局”,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的“机票代理”以较低的价格提前订了票,结果等全家人到了登机口却被告知查不到购票信息。类似的案例不少,有人通过社交平台找的所谓代理商更是收款、拉黑、跑路一条龙,令人叫苦不迭。那么,到底怎么才能避免上“黑票代”的当?业内人士来支招。
现代快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黑票代”往往不具备机票销售代理资质,通常靠里程积分或盗刷信用卡两种方式获取所谓的“特价机票”,并且打着“比OTA价格低X折”之类的旗号招摇过市。
消费者一旦付款,要么出票极慢,等票过程心惊胆战,要么被商家PS过的虚假行程单蒙蔽,到出行前却发现没票;最坏的情况则是以个人转账的方式付完款后被拉黑,自己的个人信息还有可能被泄露倒卖。总之,不仅耽误行程,还有上当受骗的风险。
该业内人士还详细介绍了“黑票代”的两种操作模式。
第一种,积分票,在通常情况下,这是航司为了增强客户忠诚度推出的营销手段,会员可以为自己或自己指定的受让人,用账户内的里程数兑换免费机票。但“黑票代”则是利用盗取他人里程,或向第三方收购里程等方式,获得里程兑换机票并加价卖给其他乘客。此前就有过乘客购买此类机票后,被航司发现并非会员本人或受让人,最终被拒绝登机的案例发生。
第二种“盗刷票”,则更为恶劣。不法分子以盗用他人信用卡的形式购买机票,且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售出。一旦被信用卡持卡人发现,持卡人会向银行或航司申请退票退款,返还被盗金额。而购买此票的消费者大概率遭遇临出行前几天或者直到登机当天才得知机票被退的情况,最终无法登机,损失自己承担。
该业内人士表示,此类超低价的机票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建议乘客保持警惕。央视曾揭露过“黑票代”黑幕,一张机票背后,可能隐藏着的是巨大的黑色产业链。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