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大江苏

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启动

时间持续1个月,3大系列100个特色项目等你来

5月13日上午,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主办,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吴江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暨2024“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博物馆举行。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在致辞中表示,2023年江苏全省355家备案博物馆共举办陈列展览2442个,接待观众达1.2亿人次,博物馆注册志愿者超过2.3万人,“到博物馆去”逐步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风尚。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文利在致辞中表示,江苏的博物馆工作起步较早,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历经百年发展,江苏博物馆事业始终保持旺盛活力。近年来,江苏持续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创新,博物馆总数、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年接待观众量等多个发展指标走在全国前列,生动展现了江苏地域文化特色、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为全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一批典型案例和系列江苏经验,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以 “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为主题,活动时间持续1个月。本次系列活动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省市一体联动的方式,策划了6+100活动,包含新闻发布会、主题宣传月、启动仪式、分享会、 “云上博物”主题直播和 “博物馆之夜”活动,同时宣传推介全省各地3大系列100项博物馆特色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感受水韵江苏“美的人文”,体验“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

现场发布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联动推出的“博·览、博·学、博·雅”三大系列百项特色活动,展现江苏博物馆丰富多彩的“看头”,让人民群众在看中学、看中品、看中玩、看中享。公布了10个入选江苏省“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用数字科技增势赋能,是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启动仪式上,公布了首批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优秀案例。南京博物院的“物华天宝数字文物魔方”、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运河上的舟楫”多媒体互动体验展、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的“全真互联元宇宙”等10个优秀案例精彩亮相,增强文物的可亲可感可知,让观众收获“炫酷”的观展体验。

本次“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针对数字化时代展览展陈方式的新趋势,尤其注重科技赋能,除了在启动仪式上举行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交易平台苏州运营中心项目、宋锦非遗馆签约仪式外,还依托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江苏警官学院博物馆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的特展、特色社教活动、沉浸式展演体验,举行“云上博物”主题直播。通过全媒体平台,策划推出“畅游布达拉宫”“探秘小指纹大学问”“解锁大报恩寺元宇宙空间”等主题直播,带领全网观众深入感受江苏“云上博物”的独特魅力。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