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大江苏

民生服务直通“发车”,海安市民更“心安”

“海安立发中学门前向西,在高铁下面路上有一深坑,严重影响大家出行。”3月底,南通海安市民周先生(化姓)在 “海心安·民生服务直通车”平台上写下留言。当地有关部门迅速接单,勘查现场后在平台上留下解决方案:“经现场踏勘,原沥青道路与水泥道路之间由于下雨积水,导致沥青道路下面泥土出现流失,形成下沉。因该区域的沥青比较少,施工单位将在两个星期内处理完成。”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花宇

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民生服务平台,让“有诉求,就上‘海心安’”成为广大市民共识。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海安积极推进“海心安·民生服务直通车”平台建设,致力于搭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市民能够随时随地了解政策、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有效推动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自3月18日正式上线以来,平台共受理市民诉求1022件,已办结956件,按时答复率100%。

点开“海安市市域治理”微信公众号,现代快报记者看到,该平台每天都会发布“海心安·民生服务直通车”办理结果反馈。市民的提问涵盖政策文件咨询、办事意见建议、市民身边事等多方面。每个提问下面,当地有关部门都会接单,并及时给出答复。

“社会通过网络开展政策咨询和办事服务的需求十分旺盛,迫切需要建设一个直达性强、政策解答权威、享受政策便捷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进一步畅通群众网上诉求渠道,倾听网民心声。”海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巧荣介绍说,为此,海安在“我的海安”App和“海安发布”微信公众号基础上,建设“海心安·民生服务直通车”线上市民服务平台,并将其打造为服务广大市民和企业的综合性线上服务窗口。

“本来想留言试试看,没想到问题不到一个星期就解决了。”海安市民郭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所居住的小区里搭建了电动自行车的停车棚,但一直没有给充电桩通电,电动自行车没办法充电。她曾经多次向物业反映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3月中旬,她在“海安发布”微信公众平台上留言了这个问题。几天后,她就看到车棚里有工作人员在量尺寸和布线。一个星期后,电动自行车就能在车棚里正常充电了。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郭女士反映的问题下面,海安街道镇南社区给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平台对答复持续跟踪,并通过“回头看”将最终办理结果给郭女士再次反馈,业主目前可以正常充电,社区安排了专人对车棚进行管理,杜绝乱停车问题。

“每个工作日,我们都会将办结工单通过‘海安市市域治理’公众号、‘海安发布’公众号和‘我的海安’App进行发布,回应市民诉求。此外,我们还会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定期‘回头看’,总结阶段性办结的事件,并对需要后续跟进的事件继续跟踪督办,确保每件合理诉求能有闭环处置。”海安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晓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海心安·民生服务直通车”平台1月18日开通试运行,3月18日正式上线以来,共受理市民诉求1022件,已办结956件,按时答复率100%。通过“海安发布”“海安市市域治理”公众号、“我的海安”App公开答复681件。

民生服务直通车“发车”后,市民更“心安”了。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自“海心安·民生服务直通车”平台运行后,12345工单量与2023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