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苏州市智能建造产业推进会暨产业基地开工仪式在相城区举行,围绕“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共谋深度合作愿景,共创产业发展未来。
苏州作为建筑业大市,产业基础扎实、政策体系完善、发展态势强劲,充分展现了传统建筑业从“建造”走向“智造”的生动实践。2023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接近5000亿元,增长14%,建筑业税收位居全省第一。
现场,苏州市智能建造产业图谱正式发布,以“链长”思维强化产业发展布局,通过协作、赋能、共生,将建筑企业、项目聚合在一起,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全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高地,更好为优秀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抓手和支撑。
活动中,苏州市相城智能建造创新企业核心企业联盟代表与智能建造产业基地签署深化合作协议。签约后,双方将在整合资源、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领域进行更深层次合作,为高标准推动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打造样板标杆。
此外,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基地揭牌;全国首届建筑机器人技能大赛预告发布,届时将全面展示最新理论与成果,分享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3款智能建造机器人新品发布,将赋能建筑工地加快提档升级。
近年来,江苏省加快探索建筑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苏州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一,在智能建造方面提供了很多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相城区作为苏州市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建筑业总产值连续四年位列全市第一,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积极探索智能建造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发展路径,全力打造开放、共享、协同的产业生态。
此次苏州市智能建造产业基地的开工,为相城建筑业带来了全新发展契机。基地规划用地130.2亩,总建筑面积27.1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4.2亿元,包括产业专区、产学研机构、孵化中心等功能分区。建成投用后,将有助于统筹装备制造、科技材料、研发服务等产业资源,推动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加速“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全链条建设,形成智能建造技术、产品及服务的“一园式”整体解决路径,打造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千亿级智能建造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苏州市相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建明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推动“链长+链主+链创”的深度融合,鼓励中亿丰等成熟“链主”企业,组建特色产业园和创新联合体,实现产业园即产业链。全面推进智能建造、智能施工电梯以及工程建设全过程BIM等技术应用,创新发展建筑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智能建造创新场景、试点项目、示范企业,助力相城加快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千亿级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徐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