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濮端华
前不久,为了确认开设讲座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我通过微信联系课代表小王,好久没有回复,电话拨过去也没人接。苦等半小时后,回复终于来了:“老师,后天上午八点,208教室。”谁知没过一分钟,又蹦出一条信息:“马喽也惜命,刚才去操场跑步了,没能及时回复您,很抱歉。”微信的结尾,还给了一个诡异的笑脸表情。
“马喽”是什么意思?现在的学生张口闭口就是一些网言网语,要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不去了解和掌握,就很难跟他们对话,更难以达成心灵的有效沟通。
上百度一查,原来网络语“马喽”是广东话猴子的意思,一般用于吐槽工作被安排得很满很紧张,难得有自己掌握的自由时间。弄清楚了“马喽”的意思,就有底气跟他对话了,马上回复:“你是小马喽,我是老马喽,老马喽知天命之年与你分享人生感悟:人生觉得累,那是在埋头爬上坡;人生若舒坦,那是在昂头走下坡!”大约过了十分钟,微信回复:“谢谢老马喽的分享,啥也不说,现在回宿舍接着干!”看来,小“马喽”觉醒了!
今天去班上听课,课间在走廊里和学生们聊天,其中一位说他想遁入“豚门”。我不禁一怔:只听说过“遁入空门”,遁入“豚门”又是什么意思?悄悄一打听,才知道“豚门”这一网络语是借水豚的憨态形象来表达随遇而安。水豚具有不慌不忙的脾性,神似部分人群随遇而安的性格。“豚门”的态度就是享受“佛系”,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水豚,无论别人说什么都避免大喜大怒。我一听,觉得不妙,这哪是年轻人该有的状态?于是激励大家“青春正好,莫入豚门!”
如今,许多青年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奋力拼搏,当他们面对挑战和压力时,自然需要一个可以释放情绪的精神出口。网生代们习惯于用谐音和形象代入以及一语双关的短语,配上无奈又可爱的各种表情,讲述工作、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这种自我打趣既是自然情绪的表达和宣泄,也是精神压力的排解和释放,不失为一种自我放松的有效方式。
常言道:育人先育心。面对网生代的青年人,究竟如何育心?这是教育管理者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在我看来,要真正走进青年人的心里,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忧,这样才能妥妥地把话说到一起,把心贴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