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浦口举行。正如眼下低空经济的热度一样,本次大会关注度也非常高,特邀代表,民航单位、关联企业、高校专家学者代表,和省市各相关部门齐聚一堂。
会上,南京发布20项重点任务及若干政策措施,力争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大会现场签约产业基金和投资项目37个,总投资306亿元。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 史童歌 文/摄
全力竞逐“低空” 发布20项重点任务瞄准全国“第一方阵”
低空经济是以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5000亿元,预计2025年到1.5万亿元,2035年到6万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南京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引导和布局,集聚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培育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在浦口、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区域初步形成了集聚态势,正处在快速崛起的关键期。目前,南京已集聚相关企业百余家,涵盖以长空科技、中航金城无人系统、航天国器、南京机电、亿维特、拓攻为代表的低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以中电莱斯、智慧航空研究院、中电信无人科技、中国联通低空经济融合创新中心为代表的低空保障,以大翼航空、若尔航空、模幻天空为代表的低空飞行,以迈杰科、新航线为代表的低空综合服务等相关企业,形成低空经济上下游全链条产业体系。
无人机穿梭在江面变身“外卖小哥”、长江98公里常态化巡检、血液运输跨江开启“极速模式”、“空中的士”完成首飞……在南京,“天空之城”的想象已逐步变为现实。
为抢抓低空经济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会上,《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2026)》(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举措》)正式发布,力争推动南京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实施方案》主要明确了未来三年南京低空经济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聚焦有效保障低空飞行活动、提升低空产业集聚水平、拓展培育低空应用场景、打造低空科创策源中心和完善低空经济配套措施5个方面,共提出了20项重点任务,力争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
如何拓展培育低空应用场景?《实施方案》提出了打造“政府端”应用场景示范、探索“交通端”应用场景实践、鼓励“商业端”应用场景创新等3项任务。具体来看,打造“政府端”应用场景示范方面,在应急处置、医疗救护、消防救援、巡检巡查、国土调查监测、工程测绘、交通治理、城市管理、农林生产等重点领域,打造30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并逐步在全市复制推广;探索“交通端”应用场景实践方面,探索构建南京都市圈低空飞行服务网,支持发展都市圈城际飞行、物流运输等多种类型的低空飞行服务,培育形成产品适用、价格合理、服务便捷的低空交通新业态;鼓励“商业端”应用场景创新方面,支持各类企业充分利用南京“江、山、岛、湖”等丰富自然资源,探索开发航空运动、娱乐风洞、空中观光、航拍航摄、航空培训、航空展览等特色低空项目,打造商业消费新场景。
“低空经济”迎风起飞,还需“真金白银”的支持。《若干措施》主要涵盖持续扩大低空产业规模、建设低空飞行保障体系、拓展丰富低空应用场景、优化低空产业发展生态4个方面12条具体的政策措施。
具体来看,对于招引头部企业,由企业所在区按实缴注册资本的5%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的落户奖励;对于培育本地企业,首次获得及复审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市区联动给予补助;首次获得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可获得30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对于企业技改项目,符合条件的按项目投入总额的10%给予财政奖补,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对于企业承担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的,单个项目最高资助2000万元。
涉及低空快递、低空巴士等 发布五大类40条低空航线
南京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确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在低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南京加快低空空域分类划设、低空航线网络构建、飞行审批程序优化和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全市已划设40条场景应用航线。为进一步支持、鼓励、规范低空经济发展,会上视频发布了40条低空航线,涵盖江面巡查、物资配送、药品运输等领域,进一步拓展了南京低空经济场景运用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低空巡检9条航线:借助无人机高空视角、实时图像传输优势,提高风险及隐患排查能力,提升应急处理能力,为居民打造“低空安全网”。年预计7200架次、年累计里程87000公里。
低空快递13条航线:广泛覆盖各类物流运输需求,解决资源分配、交通拥堵等诸多难题,为物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加码,为城市带来“低空+”消费新体验。年预计20000架次、年累计里程11300公里。
低空医疗物资运输12条航线:克服地理障碍,提高急救效率,加快诊断和治疗过程,实现远程急救指导,打造坚实可靠的低空“生命线”。年预计8000架次、年累计里程120000公里。
低空观光4条航线:推进低空观光游览从小众、高端逐渐走向大众化,优选项目点,优化运营模式,促进旅游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升级。年预计2150架次、年累计里程52500公里。
低空巴士2条航线:大大缩短民众出行时间,提高出行便捷度,拓宽城市交通发展空间,为低空产业发展以及交通业带来更多机会。预计开通2条飞行验证航线。
产业基金和投资项目集中签约 37个项目总投资306亿元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2024年国家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
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重大问题科学决策水平,南京积极争取全国知名专家的支持,组建成立了以沈向洋、陈志杰院士为顾问的南京市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此次大会颁发了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聘书。同时,“中国联通(南京)低空经济融合创新中心”在浦口挂牌成立,进一步推动低空技术创新、网络创新、应用创新和服务创新。
会上,南京市人民政府分别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民航科技创新基地和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合作创建事宜,推动提升民航安全和适航创新能力以及科技研发、产业牵引和成果转化能力。同时,全市主要功能板块围绕适航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等重大平台与相关单位进行签约,推动形成高端航空创新资源集聚。
航空航天产业是引领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围绕壮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积极引领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组建成立了“航空航天产业基金”,作为资本市场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助力国产大飞机配套、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招投联动发展。会上,《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基金项目》《招商局创投低空产业基金项目》,全市低空经济一批重点产业项目也集中签约。
据悉,本次大会现场签约产业基金和投资项目37个,总投资306亿元。其中,航空航天产业基金2个,总投资超200亿元;低空经济相关产业项目35个,签约投资总额106亿元。签约项目中,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签约项目涵盖低空经济产业技术研发、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等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