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广播电视台20日报道,伊朗总统莱希乘坐的直升机19日在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坠毁,莱希不幸遇难。
报道说,莱希随行团队的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东阿塞拜疆省省长拉赫马提等多名高级官员以及机组人员也在事故中遇难。
综合新华社、央视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杜雪迎 综合
直升机坠毁,总统不幸遇难
据报道,总统的直升机队由3架直升机组成,事发时正从霍达阿法林县前往大不里士,参加一个石化综合设施的落成典礼。当天早些时候,莱希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一起参加了霍达阿法林县的水库大坝落成仪式。直升机在途中发生事故。
据伊朗媒体20日报道,莱希及数名伊朗高官所乘直升机的残骸已被找到,包括莱希在内的机上人员均遇难。
事发后,伊朗全力开展救援,由于事发山区地形复杂,且正值多雾天气,能见度低,救援团队第二天才抵达事发地。
据了解,当天总统一行共有三架直升机,其中另外两架已经安全抵达目的地。
内政外交不会突变
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20日宣布,根据宪法规定并经哈梅内伊批准,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已代行总统职务。
伊朗宪法规定,如果总统在任期内去世,第一副总统将代行总统的权力和职责,由议长、司法总监和第一副总统组成的委员会将在50天内安排选举新总统。
哈梅内伊宣布伊朗将进行为期5天的公共哀悼。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表示,伊朗关于总统去世后的权力承继制度很完善,总统去世不会导致国家陷入混乱。
同时,从伊朗的权力结构来看,总统并非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其之上还有最高领袖。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直升机事故后表示,伊朗民众无需担心,国家和政府工作不会受到影响。刘中民说,哈梅内伊自1989年任伊朗最高领袖以来,一直能很好地在伊朗不同政治派别之间实现平衡,多次带领国家度过危机。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事件不会对伊朗内政外交造成大的影响,也不会引发明显的政策变化。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国际危机研究组织伊朗项目主任阿里·瓦埃兹指出,哈梅内伊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对外战略决策上依然保持绝对话语权,因此伊朗的外交政策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多国对莱希遇难表示哀悼
当地时间20日,欧盟发表声明,对伊朗总统莱希和伊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等高级官员在直升机事故中罹难表示哀悼。
伊拉克总理苏达尼5月20日发表声明称,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我们收到了伊朗总统莱希、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以及随行人员因直升机事故遇难的消息。
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向伊朗政府和人民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就莱希总统、阿卜杜拉希扬外长及随行人员遇难一事,对伊朗政府与人民表达最诚挚的慰问。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在社交媒体上称,巴基斯坦将举行哀悼日,降半旗以表达对莱希总统和他同伴的尊重以及对伊朗的支持。
事故原因
当地时间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等人所乘坐的直升机发生“硬着陆”事件。伊朗红新月会应急管理指挥中心20日发布的公告中提到,在事发地区存在多雾、多雨、能见度较低等天气状况。航空专家、前直升机飞行员保罗·比弗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称,他认为云层、大雾以及低温是导致直升机坠机的原因之一。
与美国制裁有关?
伊朗前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20日表示,伊朗总统赛义德·易卜拉欣·莱希等高级官员所乘直升机发生事故,与美国长期制裁伊朗有关。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援引扎里夫的话报道,美国对伊朗航空业实施制裁,阻止伊方从国外进口,是导致这一事件的因素之一。
美国空军退役军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军事分析师塞德里克·斯图尔特推测,莱希等人乘坐的直升机是贝尔212直升机,上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使用。由于美国制裁,伊方难以获得零部件。机体本身因素加上天气原因,可能导致直升机坠毁。
伊朗官方尚未就坠机事故的具体情况发布消息。
与以色列有关联?
一名以色列官员20日表示,以色列与伊朗总统赛义德·易卜拉欣·莱希遇难没有关联。
这名不愿公开姓名的以方官员告诉路透社:“不是我们(干的)。”
以色列与伊朗长期敌对。伊朗多次指认以方暗杀伊方官员和科学家,并对伊朗实施破坏活动。
去年12月,伊朗称在叙利亚担任军事顾问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官赛义德·拉齐·穆萨维遭以色列导弹袭击身亡。
今年4月1日,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建筑遭导弹袭击,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高级指挥官穆罕默德-礼萨·扎赫迪等人死亡。伊朗认为此次袭击是以方所为,对以色列进行了报复性打击。
“反腐斗士”,中国的朋友
人物介绍
从革命者到总统,莱希的政治生涯经历过什么?这位突然离世的重量级人物,走过了怎样的一生?
年轻的革命者
1960年12月,莱希出生于伊朗东北部什叶派圣城马什哈德的一个教士家庭,自幼受到宗教熏陶,从小就对宗教和政治感兴趣。1975年,尚未成年的莱希来到伊朗最大的神学院——库姆神学院学习。
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莱希作为拥护革命的先进分子,参加了共和国组织的第一批行政管理培训班。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透露,当时身为神职人员的哈梅内伊为莱希授过课。莱希因此结识了如今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成为了他的学生和追随者。
1985年,年仅25岁的莱希成为了首都德黑兰的副检察官。由于获得哈梅内伊的信任,莱希被逐步提拔至德黑兰总检察长、国家总检察长、司法总监等重要职位。
铁腕反腐
莱希是“反腐斗士”,他以打击腐败、维护法律和正义而闻名。他强势推行的反腐行动,让他在支持者中被广泛称道。任伊朗国家监察组织主席时,他还曾于1997年来华出席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
他曾领导伊朗总监察办公室,重点打击腐败行为。2019年,他又被任命为伊朗司法总监,成为伊朗司法领域的最高官员。哈梅内伊当时在任命声明中表示,莱希在司法和神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公正无私的精神、极高的可信度以及多年的司法工作经验。他呼吁莱希在新岗位上和“人民、革命站在一起,反对贪腐”。
莱希先后调查过包括第一副总统贾汉吉里、总统办公厅主任瓦埃齐等在内的约60名高级官员,连伊朗前总统的弟弟侯赛因都曾被他抓捕入狱。辞退不合格法官、起诉腐败受益者……他以铁腕重拳,掀起反腐风暴,“反腐斗士”的形象也让他成为伊朗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为他“圈粉”无数。
坚定的反美立场
2021年,莱希参加总统选举,以62%的得票率轻松击败了其他三位候选人,成为伊朗新一任总统。作为保守派中的强硬派,莱希曾承诺,当选后将建立强势政府,反腐肃贪和帮助穷人,维护伊朗核协议。
莱希也是强硬的“反美斗士”。2019年,因为多年在伊朗司法部门重要岗位任职,美国以侵害人权为由将莱希列入了制裁名单。美国针对伊朗的一系列政策,让莱希对美国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早在就职总统前,莱希就明确表示不会对美国妥协。
作为第一位遭美国制裁的伊朗总统,莱希在当选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就表示绝对不会和拜登会晤。莱希表示,这种会面没有任何益处,伊朗人民对这种会面没有兴趣。
中国的朋友
在莱希看来,中国是伊朗的老朋友。2023年2月14日至16日,莱希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访华前夕,莱希在《人民日报》撰文,亲切地将中国唤作“老朋友”。在文中,他这样写道:“伊朗和中国是患难与共的朋友,就像谚语所说的,‘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伊朗与沙特阿拉伯长期关系紧张,曾走到剑拔弩张的状态。在中国的斡旋下,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于2023年4月在北京宣布恢复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