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袜、抗菌运动上衣、抗菌毛巾……市面上各类抗菌产品层出不穷,热销产品销量达到10万件以上,但抗菌产品是否真的具有抗菌性能?经过多次洗涤后是否还能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呢?5月17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抗菌纺织品比较试验分析报告》。
本次比较试验购买的30批次宣称具有抗菌性能的抗菌纺织品样品,分别购自天猫、京东商城、唯品会三大电商购物平台。依据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FZ/T 62015-2009 《抗菌毛巾》及明示标准针对产品纤维成分及含量、耐湿摩擦色牢度、洗涤前抑菌率、50次水洗后抑菌率等项目进行测试。
经检测,30批次抗菌纺织品样品中有3个批次样品发现问题,其中两个批次样品纤维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另一款抗菌毛巾产品经过50次水洗后,大肠杆菌抑菌率结果未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远东正大检验集团研发部主任雷金山介绍,其中一款蕉内的袜子,标注的明示纤维含量中棉的含量是85%,根据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标准,80%~90%是符合规范的,但实测出来棉是78.1%,不符合规范。
他表示,虽然大部分情况下纤维含量不会影响产品的外观和穿着,但产品原料成分的优劣是决定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纤维含量作为企业向消费者做出的承诺和明示担保,必须正确标注。
江苏省消保委监督部主任赵鑫表示,消费者应购买标识齐全的抗菌纺织品,规范的标识除包含企业名称、地址、产品标准、安全类别等信息外,还应包括产品的抗菌性能、抗菌类别、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例如忌用范围)等内容。如果局部或贴补部位有抗菌效果,标识上也应有所体现,有抗菌等级的产品标识应包含等级,无抗菌等级的产品标识应包含抗菌的类别、产品是否耐洗等内容。
赵鑫表示,针对本次试验测试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已经通过电商平台联系了生产企业,将相关结果告知了企业,消保委将及时跟进企业的整改和优化情况。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