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东南消防救援站迎来了“小战友”——3只预备搜救犬。据悉,这3只预备搜救犬都是小马犬,三四个月大,要经过专业的搜救犬训练并通过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岗。
周祥 赵怀龙 葛小林
搜救犬是消防救援人员“无声的战友”,在地震、建筑倒塌等灾害和事故的救援一线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常州消防此次组建搜救犬分队,训导员是从全市消防救援队(站)自荐、筛选、抽调而来的,目前共有4人,他们分别是来自南环路消防救援站的包振宇、竹林路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王杰、永平路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江成伟和外环路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童怀宇。
“第一批搜救犬预备犬只一共有3只,都是小马犬,1只四个月大,两只3个月大,都是从河北石家庄专业大型狗舍里精心挑选出来的,并按照一人一犬规划,从消防站筛选出3名消防员成为搜救犬训导员,与它们组队。”包振宇介绍说。
据介绍,马犬全称马里努阿犬,因其智商高、学习能力出色、身体素质强、性格稳定、忠诚度高、嗅觉和听觉敏锐等特质,成为搜救领域的卓越之星。3只小马犬的名字分别叫“天天”“麒麟”“雷达”,与3名训导员分别组成了“王杰—天天”“江成伟—麒麟”和“童怀宇—雷达”组合。
为了确保搜救犬队伍各项训练工作有序开展,常州消防将东南消防救援站设为初期训练基地,为搜救犬队伍配备了多种训练器材和各类生活保障设施,为搜救犬分队开展实战应用训练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这两个月里,3只小马犬都将在东南消防救援站完成与训导员的亲密度和配合默契度培养。”包振宇介绍说,等小马犬满6月龄后,它们就进入搜救犬的专业培训适应期。届时,它们将和3名训导员一起到山东,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备考。通过考核,领取搜救犬专业证件,完成芯片植入等程序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搜救犬,才能返回常州逐渐开展搜救工作。
据悉,常州消防将持续推进搜救犬队伍标准化建设、正规化管理,针对各类灾害事故特点进一步探索完善搜救犬管训体系,结合实际“因训施策”,逐步开展搜救犬基础科目及实战应用科目训练并形成战斗力,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技能精湛、素质过硬的搜救犬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