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5版:艺+周刊

任东:逸笔草就书法妙,安知墨韵自天成

任东 别署逸安堂。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三级美术师,供职于连云港市文化馆。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硕士,南吴门书社社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省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活动策划与事业发展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

《酒痕在衣》21cm×82cm

《黄宾虹画论》摘录 35cm×23cm×2

《太虚法师 答赤城散人式昌》180cm×77cm

《钱起 雨中望海上》180cm×78cm

《元好问 骤雨打新荷》50cm×17cm

□张飞

我与任东兄的接触,缘于他到南艺来考学,一次偶然让我们相识,起初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对于求学的渴望。他考上南艺时,我已毕业,相似的求学经历和相同的周边环境让彼此自然没有陌生感,感觉就像多年的老友。从认识到现在已有八年,早已熟络了起来,似乎又觉得陌生,因为他时有出奇的想法,让人无法捉摸。

或许天生的艺术家应该时刻保持“出奇”的意识,用新奇得以大胆尝试,以此获得艺术的生命力。风格即是生命,历来书家在此道路上苦心孤诣、孜孜以求,而任东兄也不例外。多年来,我们清晰地看到他书迹演变的轨迹,一次次地试新求变,直到现在审美的外化逐渐得以明确。他深谙“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的至理,以新巧之思,“得之于心,应之于手”,穷尽变幻。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学识和才气充盈在他书法的志向和追求里,他不仅是其命惟新的书者,还是善学明理的智者,更是满腹志向的儒者。他性情豪爽,待人诚朴仁厚,有着西北人骨子里的洒脱与不羁,后在江南一地受到多年的陶染,又多了一些沉稳与细腻。

在学院派的学书体系下,他定格传统的基调,以复古为解放,拟古而不泥古,师心但不自用,将二者有机融通,恰到好处,最终实现由“他神”向“我神”的转变。他长足的进步得益于南艺学风上的熏陶和艺术上的滋养,能够技道并进,双楫并用。任东学书并非只赖以天资,临池之功日积月累,笃志不怠,常与古人商量,探求其中奥秘。每观其临摹之作,或楷或行,或草或隶,不拘于形,却能神韵交契,在“似与不似之间”。他喜用软毫,“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常有意外之喜,加之性情奔放,字形之俯仰、应和、断连、离合应势而生,一派自然景象。他善用墨色变化,水墨交融后的枯湿浓淡在其笔端畅意表达,时有满纸云烟的蕴藉之感,又有酣畅淋漓的率意之气,更有摄人心魄的视觉张力。

任东的书法是多能的、全面的。他的楷书深得褚河南《雁塔圣教序》的风神,博涉晋唐之规,添以宽博之势,兼以飞动之姿,更具散逸空灵。若论任东用功最深者,莫过于他的行草书,也是他引以为傲的。明人祝枝山有云“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任东凭借高超精湛的书写技艺,用情用性,将大草的狂逸奔放发挥到极致,他善于造险生奇,字势变幻莫测,不可端倪。笔画中时而疾风骤雨、花飞满天,时而长枪大戟、烟雾缭绕,此间跌宕起伏,意趣横生。真可谓:“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任东亦涉猎篆隶,其篆书多作大篆,古朴高雅,有如云生天际;其隶书则古貌苍厚,尽显汉隶遗风。他在书风追求上,尤喜古雅灵秀之格,字里行间透露着散淡飘逸之韵,如清风拂过竹林,如流水潺潺于山谷。他以古雅为基,灵秀为骨,散淡为神,飘逸为韵,既有书法千年来厚积的古厚之美,又有恣意勃发的灵动之美,更具儒雅之风的“书卷”之美。

在任东的书法世界里,深藏着一颗坚韧不拔的心,一步步完成书艺境界的升级迭新,让人充满期许。他能避免诱惑,坚执理想,希冀在自我的追求中超越同代,神遇古人。我揣摩于此,深感“逸笔草就书法妙,安知墨韵自天成”可与为寄。

(文章作者:张飞,南京艺术学院书法博士、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