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芒种煮蛋忙

□山西临汾 王听年

在我的记忆里,每当芒种来临,奶奶总是格外忙碌,而她的忙碌,总与那些圆滚滚的鸡蛋有关。

当第一缕阳光洒满院落时,奶奶便穿梭在鸡舍与菜园之间。她轻轻拿起每一个鸡蛋,细细端详,仿佛在欣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些个头大、蛋壳光滑的鸡蛋,被奶奶小心翼翼地洗净放在一旁,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温润的玉白色。

奶奶告诉我,芒种时节煮蛋吃,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寓意着家庭和睦、人丁兴旺。我最喜欢看奶奶坐在小板凳上,用从菜园新摘的芫荽叶,小心地为蛋壳“穿花衣”。她的手指灵巧而有力,用雪白的纱布包裹着水灵灵的芫荽叶子,让它与蛋壳紧紧贴合,没有一丝缝隙,最后用棉线牢牢扎口,确保芫荽叶子不会在煮的过程中脱落。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有幸穿上雪白的“新衣”,这种特殊的芒种蛋,是奶奶给我的专享福利。

奶奶煮蛋的灶台,总是干净而整洁,各种调味料排列有序,看起来格外热闹。她细心地将鸡蛋放入锅中,加入适量冷水和洋葱皮,然后轻轻盖上锅盖。奶奶点燃灶火,坐在灶台前,静静地等待着水开。火光跳跃,映照着奶奶慈祥的脸庞。随着水温的升高,锅盖边缘开始冒出细细的水汽,带着淡淡的鸡蛋香,弥漫在整个厨房里。

“鸡蛋要煮得恰到好处,不老不嫩才美味。”她熟练地观察、调整火候,让水始终保持微沸的状态。她说,这样煮出来的鸡蛋,既不会破壳,又能保证蛋黄和蛋白的完美结合。隔着锅盖,锅中的鸡蛋翻滚碰撞,仿佛在哼唱一首动听的歌谣。

煮好的鸡蛋被奶奶捞出,剥去纱布和芫荽叶放入冷水中浸泡。奶奶说,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蛋壳更容易剥离,还能让鸡蛋的口感更加爽滑。棕红色的蛋壳上,芫荽叶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它们仿佛是艺术家精心雕刻的作品,给这平凡的鸡蛋增添了几分诗意。

估摸着不烫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带花纹的芒种蛋,轻轻一磕,剥开的蛋白则呈现出一种柔嫩的白色,与金黄的蛋黄形成鲜明的对比,吃进口中,仿佛能在舌尖上绽放出一朵五彩斑斓的花朵。

奶奶看着我满足的表情,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她摸着我的头,说:“好吃就多吃点,没人和你抢。”

如今,奶奶已经离开了我,但每当芒种时节来临,我总会想起奶奶忙碌的身影,学着她自己煮一锅香气四溢、叶纹斑斓的芒种蛋。我知道,奶奶的爱,将陪我跨越昼夜朝暮,翻越人间山海,给我一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