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陶先生的逆袭

《江苏文库·精华编》之《文心雕龙》

陶渊明集十卷 2014年扬州广陵书社印本

宋十五家诗选 清陈讦编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

陶渊明诗 中华再造善本 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绍熙三年(1192)曾集刻本影印

景宋本笺注陶渊明集十一卷 晋陶潜撰 民国二年(1913)贵池刘氏景刻宋本

扫码关注 江苏文脉公众号

上学时,谁还没背过几首陶渊明的诗?

在没有Wi-Fi、没有网络直播的时代,归隐田园的陶渊明是怎么“出圈”的?不出门是日常,“出圈”也许纯属意外。

陶诗成为今天课本里的必背篇目,其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竟然没有点评陶渊明,诗论专著《诗品》仅仅将陶诗列为“中品”。

大概陶渊明自己也没想到,后世诗坛“顶流”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都是他的“迷弟”。

近日,“任真自得 诚以求真——陶渊明接受史主题展”在南京图书馆玄览堂展出,展览将持续到今年7月。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文 钱念秋/摄

1

快问快答:请说出一位东晋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今天抛出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陶渊明。

大家可能不会想到,陶渊明在当时并不受重视。

那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南朝的建康(今南京),诞生了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最早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最早的诗论专著《诗品》。

很遗憾,这些文学史上的“第一”,都没有重视陶渊明。《文心雕龙》没有品题陶渊明,《诗品》将陶诗列为“中品”,《昭明文选》只收录了他的8篇作品。

当时的文坛领袖颜延之,在陶渊明去世之后,为这个好朋友写了一篇诔(lěi)文,盛赞他的人品。南朝梁沈约将陶渊明列入《宋书·隐逸传》。他们给这位高洁、超然的隐士点赞,但也没有关注到他的文采。

2

陶渊明被“封神”,要到唐代以后。

你能想象吗?李白、杜甫、张九龄、韦应物、孟浩然、王维、白居易这些大唐诗坛“顶流”,有一个共同的偶像,那就是陶渊明。

李白说:“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

就连“佛系”王维也嚷嚷着:“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擅长大白话的白居易,表白就更直接了:“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陶渊明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们开始将他视为六朝杰出诗人,仰慕他的人品性情。

3

宋代,陶渊明被推崇到了诗美理想的典范地位。梅尧臣、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都是“铁杆陶粉”。

在苏轼跌宕起伏的生涯里,是陶渊明给了他心灵的治愈。苏轼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

有人质疑,陶渊明《闲情赋》极尽夸饰地描写美人,还说“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是不是低俗了?萧统在《昭明文选·陶渊明集序》写道:“白璧微瑕者,惟在 《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

500多年后,苏轼隔空写了篇《题文选》,驳斥萧统道:“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

宋词豪放派另一位“标杆”人物辛弃疾,也把陶渊明引为知己。“想渊明、停云诗就。”在他眼里,陶渊明是隐逸的真豪杰。

淡泊而自守、率真而忠贞,陶渊明的理想人格给了后世文人心灵的给养、精神的慰藉。

感谢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工作人员甘雅萍对本文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