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围绕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及《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5月30日,南京市举行发布会,南京市工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代吉上发布并解读了南京市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政策措施“1+1”文件。
代吉上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市作为工信部批复建设的全国第9个、江苏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具备雄厚的科技基础和人才优势,拥有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良好条件和广阔前景。而人工智能“1+1”文件的出台,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代吉上介绍,《行动计划》中包括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方面内容。总体目标方面,到2026年力争引培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大模型1个,打造行业大模型20个以上,可统筹智能算力超6000P FLOPS(FP16),每年打造30个标杆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600亿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重点任务方面,包括实施算法创新强基行动、算力支撑提升行动、数据汇聚共享行动、AI+应用示范赋能行动、产业集聚升级行动五大行动,共18项任务。
目前,南京在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创新平台建设上和科技成果转化上有诸多特色亮点。南京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陈为生介绍,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南京拥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支撑。全市51所高校中有14所设立了人工智能学院,43个双一流学科中有7个与人工智能相关,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学科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南京依托这些丰富的科教资源,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平台。南京市科技局在重大科研创新中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重大创新平台发展。同时不断发掘在宁高校的创新成果资源,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这一创新的成果转化模式为抓手,打通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成果从高校、科研院所到产业落地的通道。
代吉上表示,未来三年是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南京市将以《行动计划》为指引,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围绕“人工智能+行动”和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国家部署,将不断强化算力、算法、数据、应用场景协同联动,全力突破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应用,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良好生态。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