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岁的董煜明,为人热心,待人和善,是出了名的志愿达人。24年前,一次偶然的互助,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因献血拯救生命的自豪。“献血可以拯救生命,自己有能力,为什么不去做呢?”抱着这样纯粹的念头,他坚持志愿献血24年,累计献血10100毫升,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的总血量。近日,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他以“用爱换取美好生活”这样一句简单的人生理念回应了他的志愿之举。
徐晓安
一次次与陌生人的互助,让他坚持献血24年
24年前,董煜明在献血站门口偶遇一位女士,手里拿着一张互助单,向来来往往的人们寻求帮助。董煜明接过单子将信息逐一填写,进行了互助献血,事后他并未将此放在心上。“后来,我突然收到一份报纸,那位女士把我帮助她的事情刊登在了上面。我觉得很惊喜,也很意外。”董煜明回忆,他与那位女士至今都没联系过,不认识彼此,但这一次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献血的种子。
没过两年,董煜明的母亲身患重病,急需输血。这一次,他成了那个需要帮助的人。董煜明拿着医院的用血单来到血站,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并高效地帮他完成了用血手续,又为他提出可行的办法。于是,董煜明顺利拿到了堪称“救命钱”的报销费用。经此一事,他更加坚定地想要通过献血来帮助每一个需要的人,即便彼此都是陌生人。
今年,已经是董煜明献血的第24年,累计捐献全血22次,成分血9次,总献血量达10100毫升。对于董煜明来说,献出的是鲜血,挽救的是生命。当捋上袖口,坐在献血椅上时,他脸上总会浮出笑容,那是对拯救生命的自豪。“用爱换取美好生活”,他始终认为,爱是循环的,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2018年,董煜明被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2022年被爱心达人慈善基金会授予“最美志愿者”称号,2023年获苏州市志愿协会五星志愿者称号。
心系教育传播文化,他既能讲又能写
6月2日,在苏州草鞋山遗址公园里,董煜明化身志愿者讲解员,给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讲述着草鞋山的历史文化。据他回忆,当初,原本想让女儿体验做志愿者讲解员,谁知女儿的年龄太小不符合条件。于是,他硬着头皮自己上,这一做就是两年。2022年至今,董煜明已为1000多人开展了50多场解说,作为带教老师培养了6名小讲解员。
草鞋山文化见证了苏州6500年的历史,为了讲好“江南文化”源头故事,董煜明曾用了整整一个国庆假期的时间,学习老志愿者的讲解思路,对应讲解词做笔记,参加各类志愿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讲解能力。回到家,他会与同样在苏州博物馆做志愿者的妻子交流志愿心得。“她对考古文物钻研得透,但讲解的生动性没我厉害。”董煜明笑着说,现在,女儿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在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
“我女儿以前写作能力很弱,在许多老师的无私帮助下,如今她成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我想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孩子。”为此,他努力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师证、教师资格证等,成立“阅写悦快乐”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公益写作课。自2020年底开始,共开展活动330次,累计4950人次参与。“学到的就要教人”,董煜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值得一提的是,董煜明还积极加入东沙湖学校的爱心家长行列;开展交通疏导、指引停车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曾凌晨时分赶往学校查看食堂卫生及原材料食品安全情况。截至目前,董煜明共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408.5小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志愿者,他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