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生活常州

《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9月1日施行

立法为儿童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龙星路社区举办的六一儿童节活动 社区供图

昨天,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提高建设水平和能力,《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据悉,这是全国首部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命名的地方性法规,常州将通过立法手段有效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儿童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张敏

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践行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彰显的是制胜未来的战略眼光,提升的是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

近年来,常州积极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摆上议事日程。在全面调研基础上,常州市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启动儿童友好城市地方立法工作,将儿童友好从“柔性概念”向“刚性要求”转变,实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法治化。

今年2月,常州成功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此次《条例》的制定恰逢其时,将以法治化思维高位推进常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通过强制度、提服务、保权益、拓空间、优环境、促参与等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拓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果,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实现孩子们健康成长。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许玲介绍,《条例》是全国首部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命名的地方性法规,分为六章、共四十八条,紧扣国家《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五大友好要求,突出规划引领、标准引导,强化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补齐儿童公共服务和发展环境短板,系统构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制度体系,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有效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打造儿童友好高品质空间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涉及行业多、领域广,《条例》明确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常州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凝聚全社会力量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条例明确构建城市、街区、社区不同层级的儿童友好空间体系,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组织推动儿童图书馆、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对儿童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儿化改造,配建适合儿童的服务设施、标识标牌系统和安全防护设施;在开敞空间建设上,口袋公园优先配置儿童活动场地,综合公园和有条件的社区公园配套建设满足全龄儿童需求的户外活动场所和游憩设施,郊野公园应当结合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等特色,适当配置休闲游步道、自行车道、自然体验点等游憩设施。

条例明确加强儿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求公共文化设施及相关服务项目,按照规定对儿童实行免费或者其他优惠;要求加大儿童体育服务供给,针对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有限、体育资源不足和不均衡等问题,明确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等,学校应当按照本市规定将体育设施和场地向儿童开放,并要求教育、体育等部门制定开放的具体办法。

办好儿童友好十件实事

常州市政府妇儿工委办主任顾赛男介绍,“十四五”以来,常州市各级政府妇儿工委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坚守“儿童优先”发展原则,协同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在政策体系上,除了即将施行的《条例》,常州已出台《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编制《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全市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儿童安全、儿童福利、儿童环境等30项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

常州四级联动推进儿童友好空间规划建设及适儿化改造,完成53个重大项目,建设33个儿童友好社区、32个儿童友好学校、开通7条校园公交线路。培育省级普惠托育机构43家、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社区托育示范点)12家。

2024年儿童友好10件实事已经出台,今年常州将新建10个儿童友好社区、20个儿童友好学校、15个校外活动基地、10个儿童友好医院和10个儿童友好口袋公园等,持续打造可观可感的儿童友好示范空间。

据悉,目前常州已出台儿童友好社区、学校、医院等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标准。下一步,常州将继续推进儿童友好公园、儿童友好商场等空间建设的标准制定,让儿童享受更高品质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