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苏小环 记者 徐红艳)“我们观测到了一个江豚的家族群,有11头之多,场面很震撼!”扬州环境监测中心土壤环境监测科副科长邹丽激动地说。近日,扬州环境监测中心联合盐城湿地学院、扬州环境科学学会生物多样性专业委员会、扬州江豚保护协会开展了为期4天的长江扬州段江豚科学调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也是首次组织对长江扬州段的长江江豚开展系统性、科学性的调查,全面了解长江扬州段的长江江豚的种群状况及分布特征。
长江扬州段,上游起点为扬州与南京交界的滁河口,下游终点为扬州与泰州交界的引江河口。调查人员每天早上8点上船,一直观测到傍晚6点,他们携带长焦相机、单筒望远镜、无人机以及eDNA样品采样设备等,对长江江豚开展野外调查,累计航程300.53公里,目击长江江豚3群次、24头次。除了江豚,调查人员还在江边看到了很多觅食的白鹭。
调查结果初步表明,长江扬州段可能栖息着2个长江江豚族群,都是超过5头的大群,最大的一群数量有11头,分别位于三江营湿地公园附近和江心洲附近江段,并且有“母子豚”的记录。扬州江豚保护协会会长陈瑞金表示:“我在长江扬州段观测长江江豚这么多年,同时观测到11头的情况,还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