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迎来了35周岁生日。从1988年开始,这套丛书借域外之眼帮助读者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系统译介了近230种海外汉学研究成果,并仍在不断给读者带来一本本高质量的精品著作,国内学界鲜有人不受其影响。
在“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步入36岁的202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隆重推出全新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艺术系列”。这一系列不仅是对“海外中国研究丛书”36年来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纪念,更是我们进一步推广中国文化、加强中西文明互鉴的一个重要举措。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垚仟
深入挖掘中国艺术史的内涵与价值
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已走过近百年渐进发展的历程,涌现出了大量成果斐然的中国艺术史专家。但相对于哲学、历史等领域来说,国内对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基于此,“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艺术系列”的推出,旨在不断打破学科边界和学术壁垒,借鉴多学科理论的新趋势,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深入挖掘中国艺术史的内涵与价值。
艺术系列选取的内容涵盖书法、绘画、器物、家具、建筑等方面,以开放的跨文化视野,深入挖掘和展现中国艺术的瑰丽多彩,以期读者能关注不同语境下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图书,让更多读者了解、欣赏和爱上中国的艺术,同时也为中国艺术在海外的传播开辟新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系列采用小开本,追求盈盈一手握的体验感。封面均为中国传统色彩,首发的五本书分别选取紫棠、朱砂、赭红、青花、苍黛五种颜色,古朴和谐,沉稳雅致。四周刷边同色系,彰显一种纯粹极致的美。布面质感,烫印主书名,用同色系的腰封印金,在不张扬的气质中做出层次感。内封用压凹工艺呈现英文书名,同色系布条手工包裹书脊,精巧内敛。内文则采用三种不同纸张,用封面同色系色纸间隔。既有轻薄的宣纸,又有能完美展现图文的特种纸,还有颜色典雅的艺术纸,让整本书由内而外散发艺术的变化之美。纸张的选择除了美感,更注重读者的手感和阅读体验感。
聚焦中国传统艺术:书法、官窑和水墨画
艺术系列首批推出的作品将聚焦于中国书法史上的三位巨匠——米芾、颜真卿和王羲之,以及明初官窑和水墨画代表性题材墨梅。
米芾是十一世纪一位成就斐然的书法家,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身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或曰文人士大夫,他也对探讨书法——这一文人以形象化方式表达自我的最重要手段的功能与风格这一理论议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米芾:风格与中国北宋的书法艺术》中,作者在艺术家跌宕起伏的人生框架内探索其书法艺术,并深入考察了米芾所在年代北宋的文化,以及米芾对文人艺术理论的推动作用。作者指出,米芾在北宋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不断发生变化:作为艺术鉴赏家,作为身负重任的官吏,作为寄情山水的闲逸之人,以及作为服务于帝王又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才俊。米芾正是通过探索发展书法风格来表达其在不同社会角色下变化着的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本书紧随此线索,既按年代叙事又具有主题性。作者的分析谨慎入微,兼顾书法作品的内容与书体风格,将米芾书法稳固地置身于北宋历史发展的脉络中。与此同时,作者以米芾同他生前身后书法艺术史的关系来诠释“书法”这种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颜真卿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体至今仍被当作书法教学的典范。然而,颜真卿的书风似乎并不具有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魅力,古往今来的评论家们,习惯用中正、准确、庄重、严峻、强劲这些词来描述颜真卿的书法,却很少用“优雅”或“美”来形容他的风格。《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从这个角度展开研究,探寻书法风格被赋予的重要道德意义和政治意义。书中展示了颜真卿不同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借此勾画出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生命轨迹,分析颜真卿的书法为何在北宋的士大夫间备受追捧和赞誉,进而探寻什么是书法风格中的政治以及书法如何被用来陈述政治观点。也可以说本书讲述的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微妙、世故而英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对历史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新阐释,并将这种阐释作为达成自己政治意图的手段。
王羲之是我国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具有超越时代的文化地位。不过,书法家只是王羲之的一个历史侧面。作为四世纪六朝时代的贵族、出类拔萃的文人,王羲之与身处的时代究竟是何关系?两者怎样互动?《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出发,描绘王羲之的人生经历与生活世界、思想与信仰的整体面向,以此深入理解王羲之书法背后的历史内涵所在,展现了王羲之作为贵族、父亲、丈夫、朋友、道教徒等多重身份的鲜活人生和他所处的灿烂时代。
《明初官窑考》是研究永宣青花的开山之作,作者在书中首次提出了鉴别永宣瓷器的标准。本书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时期的瓷器,每一个时代的瓷器作者又分别从款识、釉色、绘画、器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并融入了大量史料和掌故以及作者自己对实物的直接观察。第二部分则主要谈景德镇的制瓷业和制瓷工艺,从而解答第一部分中瓷器胎、釉、色形成的原因和技术手段。同时,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不少作者本人对20世纪早期景德镇制瓷业的考察。
墨梅是最受人青睐、得到最广泛实践的东亚水墨画题材之一。《墨梅:一种文人画题材的形成》一书是对墨梅的第一次完整描述,全面论述了中国画派中一种类型的形成,充分采用跨学科的方法,论证了艺术、文学、文化和政治以及群体、个人的活动如何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画派及其范式。墨梅出现于12世纪初的宋代,在14世纪中期形成范式,这些均可得到文献准确的证明,使得现代学者能近距离观察中国文人画艺术的形成过程。此外,本书批评性地考察了墨梅如何从宋代文人精英的艺术选择成为后来中国绘画正统艺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