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大江苏

谁是下一座“双万”之城?

万亿GDP、千万人口,对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是一个极具意义的标志性跨越,代表着能级的跃升。

“双万”是许多城市追逐的目标。目前我国已有15座双万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天津、郑州、西安、青岛、长沙、东莞。

下一座会是谁?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 季雨 综合整理

合肥还差“临门一脚”,南京多次放宽落户政策

作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2016年就加盟“万亿俱乐部”的南京,想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关键一跃”,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聚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探索走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打造富于现代化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2023年,南京GDP已达到17421.40亿元,同比增长4.6%。2023年6月召开的全市产业强市建设推进会上,南京发布《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再次明确提出,到2025年,南京全市GDP总量超2万亿元。

人口是“双万”城市的重要指标。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在15座“双万”城市之外,合肥、宁波、佛山、南京、济南5座城市GDP超过万亿且常住人口超过940万人,可视为“准双万”城市。

2023年,南京常住人口为954.7万人,较上年增加5.59万人,年度人口增量、增幅均居江苏首位,其人口增量已连续3年保持江苏第一。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各类人才,南京在短短的时间内已多次“出手”,放宽落户门槛。仅2024年上半年,南京就两次放宽落户政策。

2024年2月,南京放宽落户条件的消息传来,这次的关键词是,取消了社保缴纳限制条件。落户政策从3月10日起正式实施,具体体现为:原申请条件中“正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且累计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不少于12个月”调整为“正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即取消社保缴纳不少于12个月的限制条件。

取消社保缴纳限制条件仅仅过去2个月时间,南京落户门槛再次进行了调整。5月11日,南京市公安局印发《关于合法稳定住所落户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提到将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在南京市拥有合法稳定住所且实际居住的非南京户籍人员,可以直接办理落户。简单来说,就是买房即落户,并且其配偶、未婚子女、父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或已办理退休手续)可以申请办理户口随迁。

新政策的实施,也被视为其冲刺“千万人口城市”的一种举措。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南京的落户政策变得更加友好,这无疑将增强他们在这座城市扎根的意愿。

在“准双万”城市中,合肥被认为是头号候选城市。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985.3万人,且较上年增加21.9万人,按照这个人口增长速度,今年合肥有望进阶“双万”城市。

力争破万亿,“苏C”和“浙C”谁会率先撞线

江苏目前有5座万亿之城,“苏A”南京、“苏B”无锡、“苏D”常州、“苏E”苏州、“苏F”南通都是万亿之城。中间的“苏C”徐州,2021年就喊出“2025年GDP力争破万亿”的口号。

2023年,是徐州扬眉吐气的一年: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第22位,经济总量达到8900亿元;以高端化集群化为舵、工程机械产业扬帆远航,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数字经济规模均超过千亿,开辟“5+X”未来产业体系新赛道……徐州正在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振兴转型之路。在人口方面,作为“苏北第一城”,徐州常住人口达到902万,居全省第三,仅次于苏州和南京。2024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锚定“十四五”迈入万亿级城市的目标不动。

今年2月,浙江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极“浙C”温州,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动员全市上下冲刺“双万”城市。数据显示,2023年温州全市生产总值8730.6亿元、增长6.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和0.9个百分点。常住人口达到976.1万人。

2024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温州冲刺万亿级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双万”城市的重要一年。

更高的城市能级,意味着更强的城市引力。今年年初,温州发布人才政策40条4.0版,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速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高水平建设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期让更多“创业主体”在温州变“创新主体”,让温州在“能级地位”的比拼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