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与孔尚任、冒辟疆齐名 这位文坛大家来自扬州

宗氏族谱

东原草堂原址

宗氏族谱有关宗元鼎的记载

《江苏文库·书目编》之《江苏艺文志·扬州卷》记载了宗元鼎其人其事

扫码关注 江苏文脉公众号

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长庄村宗家院,旧称东原。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一位文坛大家出生,后迁居于此。他一生著有《芙蓉集》17卷、《新柳堂集》10卷、《小香词》2卷、自传《卖花老人传》,并以诗词闻名大江南北。他就是与如皋冒辟疆、曲阜孔尚任、宜兴陈定贞齐名的宗元鼎。

宗元鼎不但写下了无数才情横溢的诗词,更有着“高质量朋友圈”。王士祯、孔尚任等文坛名家,都是他的忘年交。近日,《吴桥镇志》成稿,志书中详细记载了宗元鼎的一生。

通讯员 张正才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庄剑翔 王凡/文

庄剑翔/摄

天才少年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宗元鼎出生于官宦世家。他自幼聪慧,七岁时即作咏梅诗。

宗元鼎所处的时代,正值明清易鼎之际。《吴桥镇志》中记载,清朝初定后,社会渐趋稳定,恢复科举制度,但是宗元鼎屡试不中,所以遵从母训“砚田耕鑿(záo)”。

宗元鼎原先住在扬州城西南隅(今扬州市荷花池附近)“新柳堂”。为避战乱,在顺治元年(1644)前,宗元鼎的父亲宗万邦就先行迁至扬州东乡的东原旧居居住(今吴桥镇长庄村)。不久,宗元鼎亦迁居东原草堂。如今,东原草堂已经不复存在,但宗元鼎以及宗氏家族的故事,仍流传在当地百姓之间。

说起东原宗氏家族,可谓是能人辈出。族中有少时即负才名的明末清初诗人、画家宗灏。族中亦有元豫、元观、之瑾、之瑜,和宗元鼎并称“广陵五宗”。其中,宗元豫著有古文诗赋研究专著《两汉文删》《古诗赋删》等,他所著的《识小录》,记二十一史中琐事。宗元豫一生著作颇丰,可谓“学富五车”,著名学者王岩对他诗文的评价是“子发高节自好,有古人之风”。

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于宗元鼎的成长,尤其是文学素养方面帮助很大。

以诗鸣江淮间

宗元鼎的一生,所著诗词无数,彼时被誉“以诗鸣江淮间”,佳评如潮。

《四库全书总目》曾引用王士祯《渔洋诗话》对宗元鼎的诗作评价:“渔洋诗话称其诗以风调胜,酷似《才调集》,又称其缘情绮靡,不减西昆、丁卯。盖其所取法皆如此。”他的诗作,风华婉媚,自成一家,“几方驾乎中晚唐人之中”。王士祯《渔洋诗话》中收入了宗元鼎《过山中》等诗,对其评价极高,后世多为传诵。

《吴桥镇志》主编王鸣翔介绍,宗元鼎既工诗,亦擅词,辞赋散文也为人所爱,著名篇章有《游金陵牛首山佛窟寺记》《狮子赋》等。康熙二十二年(1683),他还应邀和倪灿、邓汉仪、许缵曾、梅清、董俞等人集聚南京修《江南通志》。从他的《吴音曲》《炀帝冢》《过山中》《广陵下雨行》《旱岁》等诗中,可看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吴桥镇志》中收录了宗元鼎的一些诗词作品。

点绛唇·春尽

清 宗元鼎

细雨亭台,画眉啼过催春去。绿沉芳树,半湿斜阳暮。

新夏明朝,暗促流光度。休教误,蔷薇低处,冷艳娇如诉。

此外,宗元鼎的丹青艺术也有很深的造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录扬州书画家名字时,就有宗元鼎的条目。

豪华“朋友圈”

闻名大江南北,宗元鼎也因此拥有豪华“朋友圈”,可谓囊括了彼时文坛的“半壁江山”。他与清初著名诗文家朱鹤龄、冒襄、杜濬、龚鼎孳、宋琬、孙枝蔚、宋实颖、毛奇龄、汪楫、董以宁等都有来往。周亮工、曹溶、邹祗谟、王士禄兄弟等都曾经来东原草堂拜访宗元鼎,与他谈诗说文,慨叹其为“南阳高士”。

宗元鼎最“大牌”的朋友有两位,其中一位是诗人、戏曲作家、传奇剧《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二人交往甚笃,志趣相投,成为忘年之交。孔尚任的《湖海集》编定、评注、作序均由宗元鼎完成。康熙三十七年(1698),宗元鼎在东原病逝,享年78岁,葬于东原草堂后祖田内。孔尚任专程来东原凭吊,作《题诗人宗梅岑小像》悼文。

他的另一位“大牌朋友”,便是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王士祯。王士祯任扬州府推官的五年间,曾经两次拜访宗元鼎,且多次邀请宗元鼎赴扬州参加“冶春诗社”“虹桥雅集”活动。宗元鼎也很仰慕王士祯的才华,不以自己年长而甘心投其门下,成为文坛一段佳话。宗元鼎60岁的时候,去京城参加考试,考中了第一名。当时官至刑部尚书的王士祯很高兴,把他接到家里,与他秉烛夜谈,鼓励他要不枉自己所背负的才名。

闲云野鹤

在吴桥当地,还流传着宗元鼎钓鱼错奉诏的故事。

据传,康熙皇帝第一次巡游江南,驻跸扬州。王士祯十分推崇宗元鼎的才华,曾在康熙帝面前提起过。游玩时,康熙帝心情大好,不禁诗情涌动。他突然想到王士祯提到的宗元鼎,便派人到东原诏命宗元鼎来见驾。扬州知府闻令,赶紧着人赴东原找宗元鼎。

且说宗元鼎一早起来,见是个好天气,于是拎着鱼竿、鱼篓外出钓鱼去了。传旨人到了东原,宗元鼎家人闻听旨意后,立即着人四处寻找,就是不见他的踪迹。传旨人怕耽误交旨,只得快马加鞭回扬州复命。康熙皇帝听后,微微一笑道:“闲云野鹤,倒也轻松,由他去吧。”

踏着月色,宗元鼎骑着毛驴,载着一鱼篓江鱼,悠然自得回到家中。当听说皇帝召见之事,他心中既懊悔又觉无奈,不禁长叹一声:“命该如此,何必强求!村野民夫,倒也落个自由自在。”

这则故事能看出宗元鼎之洒脱。他的一生以清贫自守,洁身自好。晚年,风度、才情仍不减当年。

康熙十八年(1679),宗元鼎最后一次远去京城赴试,以明经试贡太学部考第一,授承务郎铨注州同知,但未出仕,而是在东原写诗作词,著书立传。为此,王士祯特题“天府名元”条幅相赠。著名书画家、时任监察御史的方亨咸感其高风亮节,题“著书为务”条幅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