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关注

如何绘就“镇江很有前途”现代化新画卷?

镇江市市长从五方面作答

船厂老厂区,滨江新绿地 石小刚 摄

作为老工业城市,近年来,镇江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升级,以激情奔跑姿态推动城市振兴发展。7月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六场。镇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曙海围绕“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奋力绘就‘镇江很有前途’现代化新画卷”作主发布,镇江市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

十年

GDP跨越三个千亿级台阶

徐曙海介绍,十年来,镇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三个千亿级台阶,从2013年2659亿元跃升至2023年5264亿元、增长了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3万元、全省排名第5位,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5万元、全省排名也是第5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至1.82。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改善也很显著:能耗强度下降了38%,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49%,优良天数比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

迈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镇江市委、市政府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对镇江未来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确立了“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的城市愿景,“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的发展布局,“产业强市、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聚焦于整体战略的落地,提出并集中力量推进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

“比如,我们提出并聚力培育‘四群八链’新兴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徐曙海表示,“四群八链”应税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5%,2023年超过4100亿元。

再比如,镇江提出并聚力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加快集聚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科技创新资源。2023年,镇江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排名第31位。

五方面作答

精心描绘“镇江很有前途”的时代画卷

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镇江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扬优展长厚植发展新优势,精心描绘“镇江很有前途”的时代画卷。

一是抓住战略机遇,精心构筑开放高地。镇江当下正面临难得的机遇,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镇江将全面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布局,以建设G312宁镇产业创新走廊为重点,和沿线城市加深融合、扩大合作,推动优势互补。同时,支持镇江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二是善用科创资源,精心绘就繁荣图景。镇江区位优越,毗邻南京,背靠长三角,可利用的科创资源丰富。镇江将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当前着力抓好第二产业,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行动,持续抓实空间布局、园区改革、项目建设、人才导入、数据管理等基础支撑,让创新创业“千里马”竞相奔腾,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预计到“十四五”末,镇江能够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5%以上。

三是深挖生态价值,精心勾勒绿美画卷。镇江有山有水,自然生态禀赋得天独厚。镇江将统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聚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发展抽水蓄能、光伏等绿色电力,努力为高质量发展赢得主动权。未来几年,镇江的绿色电力消费量年均增速力争保持在50%以上。到“十四五”末,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稳定在100%,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四是发挥交通优势,精心畅通水陆循环。镇江江河交汇,是国家级水路、公路、铁路交通枢纽。镇江将深入推进港口码头资源整合,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构建“公铁水空”立体交通格局,努力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功能。预计到“十四五”末,可以将铁路和水路区域货运量提高到3亿吨。

五是深耕人文底蕴,精心塑造城市魅力。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文明史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镇江将统筹好保护、利用和传承,注重把文化和经济发展、旅游等相融合,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问答摘录

到“十四五”末,形成4~5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从年初召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大会”,到出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行动方案》,镇江下一步如何以产业强市为抓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镇江是老工业基地,也是现代工业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坚持以产业强市为抓手,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具体做好三篇文章。”徐曙海说。

一是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坚持以创新赋能,加快布局发展新赛道。到“十四五”末,力争“四群八链”应税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形成4~5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和氢能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500家。

二是建设具有承载力的园区。今年确定为“园区建设提升年”,重点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发力,使园区真正挑起经济发展大梁。

三是营造具有吸引力的环境。目前,镇江在开发园区整理出的工业熟地有1万多亩、可用载体有200多万平方米,成本在沪宁线上较低,人才等方面政策在沪宁线上具有优势。

打造天下英才创新创业的集聚地和福地

人才是推动产业强市的“第一资源”,镇江如何抓好引才、留才、用才等工作?

“山水花园名城镇江已经成为天下英才创新创业的集聚地和福地。”镇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克介绍,2021年,镇江启动实施人才“镇兴”行动,持续推出“金山英才”计划、大学生“聚镇”计划等引才政策,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68.51万人,高层次人才占比近10%,连续四年跻身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前50强。

一是推动人才“愿意来”。聚焦“四群八链”主导产业,持续优化人才招引政策体系,新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20人以上、大专以上人才4万人以上。

二是实现人才“留得住”。推动8个人才友好街区优化升级,推出“金山英才卡”“金山英才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持续优化医疗保障、休闲健身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为人才提供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最高每月2000元父母养老补贴、每年2000元健康体检补贴。

三是助力人才“干出彩”。培育壮大重点实验室、人才攻关联合体等载体,给予省级重点实验室最高100万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0万元、创新实践基地20万元奖励。对顶尖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资助。

创新赋能“镇合意”,优化营商环境加速跑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项目入户、企业发展的软实力。镇江如何持续擦亮“镇合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镇江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介绍,近4年以来,镇江一直在着力打造“镇合意”服务品牌,“今年一季度,镇江全市的营商环境满意率是99.4%,其中非常满意比例达到73.1%,数据比去年提高。”

下一步,重点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第一个环节是投资。镇江建立了市、县、开发区三级联动,围绕企业开办、建设、运营,提供全过程、立体式服务,形成“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帮助企业“快速办”“省心办”。第二个环节是兴业。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减税降费方面,今年已经累计减税、退税、降费41.1亿元。第三个环节是克难。聚焦企业堵点难点,提升政企沟通实效,市级层面上,一季度已经对240家企业解决问题100余项,同时,专门建立了挂钩服务重点企业的微信工作群,增强克难力度,实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好三件事

如何结合本地产业基础,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镇江市工信局局长李莉珺介绍,多年来一直坚持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双轮驱动”的原则,接下来还将继续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深度聚焦“智改数转网联”,持续开展“智改数转网联”线上线下免费诊断服务,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二是做大数字经济“关键增量”,今年争取新增省级以上5G工厂4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70亿元、增长10%。三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质态”,今年将继续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推动39个绿色制造重点项目竣工达效,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单位20家以上,创建一批能效“领跑者”企业和“零碳工厂”“近零碳工厂”。

厚植新优势,启动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

今年镇江市的“新春第一会”主题是“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围绕“引领”二字,镇江采取了哪些举措?

镇江市科技局局长肖敬东介绍,第一件事确定引领目标。推动“创新引领产业强市”,镇江以今年“一号文件”的规格出台专门的行动方案,确立了未来三个不同时间阶段的引领目标。第二件事明确引领方向。启动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以科技创新来引领新型电力装备、航空航天等8个新兴产业的壮大,引领人工智能、新型储能与氢能、低空经济等7个未来产业的培育,引领冶金、眼镜、建材等6个传统产业的焕新。第三件事强化引领举措。大力推行“揭榜挂帅”,加快招引一批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的科创项目和企业,引导驻镇高校、骨干企业争创高等级创新平台,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

三个方面,促进产业用地提质增效

在继续推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过程中,镇江如何促进产业用地的提质增效?

镇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陈跃生介绍,围绕产业用地供地,持续创建镇江特色服务品牌,坚持深化镇江探索提质增效。具体落实到三个方面:一是完善弹性供地政策。近年来镇江相继出台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和土地出让年限评审办法,规定新增产业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5,土地出让年期则在原则上不得超过30年的基础上,通过细化标准划定不同档次,合理确定出让年限。二是推行“标准地+承诺制”。2021年以来,镇江全面推行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比如,哈电项目去年6月26日落户镇江高新区后,实现了土地摘牌当天五证联发,第二天即开工建设。三是大力盘活存量土地,自2022年开展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处置三年行动,截至目前镇江累计盘活利用批而未供土地40556亩、闲置土地7993亩、低效用地20392亩。今年又出台《关于深化产业园区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实施意见》,力争再盘活存量土地26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