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茶香觅清凉

□南京 王霞

几阵风过,几场雨落,翠竹的叶子就长到了窗前。正是盛夏伏天,那竹叶刮擦玻璃窗的声音,和着炽烈的阳光,还有此起彼伏的蝉鸣,形成一层层劈面而来的热浪,让人无端焦躁了心情。

虽然明知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是自然规律,可昏头涨脑心浮气躁还是在所难免。这时候,我常常借助一盏茶来求得一缕清凉。

常常是午后,一天中最热的时段。独坐窗前,几个素色的杯盏在手,心境突然安静下来。

有时拈起一枚小小的茶饼,饱满浑圆之上条索润泽紧抱,却还能清晰地看出纤细的茶毫。银刀在握,微入轻撬,茶片散落。也不用那些繁琐的茶具,就拿来最常用的玻璃小樽,不疾不徐地置茶、洗茶……当银珠乍破之水在杯中回旋,舒展了身躯的叶片轻盈舞散,一种茶香便幽幽渺渺地弥散开。就觉得焦躁乱跳的心也随着那落入茶盏中的茶水,稳稳妥妥地回到了原位。轻轻嗅香,再浅啜入口。苦,纯粹而清澈,不带一丝涩滞。饱含暖茶在口,那一种滚热中竟生出丝丝清凉。徐徐咽下,如泉过青石。当清苦带着微甘的草木气息充盈了全身,微微细汗在额头鬓间沁出,似乎身体内的浊气也随之排出。心情竟也如同那澄黄透明的茶汁一般清澈起来。

常常有学生们来家里做客,热汗涔涔的他们拎着各种冰饮,帮我塞满冰箱之余,也要塞满自己的胃。以寒凉降燥,不过是冰了口腔,积了胃寒。而以温热补之祛之,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微笑摇头后,都拉他们围桌而坐,让他们耐着性子看我给他们泡茶。热茶解暑热,轻笑浅语中,年轻的面庞也渐渐呈现出一派宁静。

借茶消暑,不仅仅是凭着茶道的仪式让人入静。

炎热的夏季,重在养“心”。这心不仅指心脏,也指心境。古人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温热的茶水能够带走身体内的热气与暑气,达到清心祛暑的目的。而热茶中一些芳香物质,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特别是绿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毒的功效。炎热的夏天,一杯绿茶比五花八门的饮品更能解暑止渴。

小时候常见父亲喝茶,我印象极为深刻。父亲嗜茶却不挑剔,只要求是绿茶。从哥姐们带回的上好龙井到单位发的大叶子,都一概喝得津津有味。他最喜欢喝的是母亲手制的茉莉花茶。家里小院有两棵茉莉,盛夏时枝叶繁茂,满头满枝的白花。母亲准备了一个大茶叶筒,把单位发的茶叶放了进去。每天午后,她都把开足了的花朵儿细心地摘下来,在笸箩里晾晒。等水汽消失得差不多,就收进茶叶筒,闷上一夜。第二天上午再倒出来晾晒。这样几天,家制的花茶就可以喝了。那粗陋的低等茶,经过这样的炮制,散发出阵阵茉莉清香。这是我家度夏的标配,不只是父亲喝,一家人都喝。

现在的我,通常会用一个大大的圆肚子彩绘瓷壶,投入一大把茶叶,倒入滚开的水冲泡,放在餐桌上让它自然凉去。壶中粗梗大叶,颜色老绿,隐隐褐色,在开水中渐渐舒展。下班回家的人们,进门就是一大杯,补充水分也祛除了一天的燥热。

这是朋友寄来的老茶。查大哥是我旅行结识的山民。那是个皖南深山的小山村,连绵的高山上有茂盛的野茶树。我曾跟着查大哥走了近两个小时艰难的山路去采茶,采的就是这种老茶。查大哥说,这种茶味道才厚,夏天才解暑。

暮色渐淡,天空深邃起来。关了空调,阻断了机器运行的声音。一盏清茶,温热在手。推开窗,热乎乎的空气扑了进来。细细嗅嗅,有阳光的余温和青草的味道,这是夏天的香气。在这热气的尾部,蕴藏了一丝凉爽。于是你就听见了风的声音。这与空调、风扇制造出来的风不一样。它是有生命,会变化的。开始细微,只在枝叶间缠绵。那些树叶在轻快地舞蹈,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渐渐地,风大起来了,呼呼有声地在耳边掠过。就有人出来在园子里散步,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起起落落,这夏天的协奏曲又多了些欢快。

浅啜一口茶,心情也渐渐轻盈宁静下来。“一品茶,五色瓜,四季花。”心静生凉。心是所有情绪感觉的发源地。只要管住心,就掌控了自己。

人生与大自然异曲同工,最原真的,才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