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生活无锡

无锡首例“人工心脏”植入者开启新生活

“体重增了不少,但是还是要注意减重,加上适量的运动!”7月9日,市民朱先生背着“小背包”来到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诊疗中心复查,装上“人工心脏”近8个月,朱先生的生活质量一天比一天好。

四年前,朱先生因长期胸闷气喘前往就医,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全心扩大、心力衰竭”,病情已处于较为严重的阶段,但因多种顾虑,朱先生还是依然决定采用抗心衰药物保守治疗。

心脏隐患终究如定时炸弹一样被引爆。2023年11月20日凌晨,朱先生突发呼吸困难伴咯血,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一样的痰液。120急救将其紧急送至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入院时朱先生口唇青紫,已处于休克状态,被诊断为“急性左心衰、急性呼吸衰竭、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虽使用了大剂量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以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患者的病情依然持续进展。急诊医生当机立断,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冶疗。

面对疾病的指征和患者的需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即刻着手准备无锡市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各相关科室严阵以待。2023年11月28日,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超声医学科等多学科紧密配合,手术如期开展。此次使用的人工心脏由中国自主研发,具有更大功率,对血细胞破坏性更小,相容性更好,不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减少了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建立人工心脏囊袋、建立体外循环、三尖瓣成形、左心室植入泵头、吻合人工心脏的血管与患者自体升主动脉……每一步,手术团队都走得细心又谨慎,最终历时4个小时成功将“人工心脏”植入患者体内,随着“人工心脏”启动运行,体外循环机顺利停机撤除,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平稳,手术成功。

术后,经过100余天的精心照护,在“人工心脏”的辅助下,朱先生的心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今年3月中旬,朱先生顺利出院。

“患者出院之后定期过来复诊,包括日常心功能的复查和用药调整,调整康复用药以及维护人工心脏的药物剂量。”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杨岷说,这次患者复查发现比术前体重增加了10斤左右,“因为他的心脏功能好了之后,肝肾功能也会恢复起来,胃口也渐渐好了。但我们还是要求他注意控制体重,适当参加运动。”杨岷介绍,患者术后状态还挺不错。

“现在他在家自己洗澡,也能自己烧点饭吃,有时候还做些家务。”说起朱先生的状况,家属也是欣慰不已。“之前老咳嗽,现在不咳嗽了,虽然出门要背这个电池包,但是生活质量高了啊。以前有时候感觉累,现在走路各方面都没问题。”朱先生表示。

“如果之后心功能恢复得好,是有望撤掉这个‘人工心脏’的,我们也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复查时,专家细心给朱先生和家属提供了不少后期建议,也给患者增添了信心。朱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