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学唱

□南京 徐影

人生轨迹,往往不按自己所愿,很多时候偶然得到,意外进入。以前上班、家务是我生活的全部,离岗后误打误撞学起了唱歌。

一天W姐在大行宫会堂演出,我赋闲在家去凑热闹。会堂门口见大我十多岁的W姐身着红色连衣裙,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让我好生羡慕,第一次见到古板的她竟然也学会了化妆。看完演出我萌生了参与想法,可W姐说:没有经过发声学习的“大白嗓子”是进不了合唱团的。何为“大白嗓子”?好奇心驱使我不断打探,开启了我学唱的第一课。

乐呵长相很佛系的S老师曾是文工团男中音独唱演员,当年家喻户晓。他浑厚有磁性的音色很好听,触发了我的学习欲望。

初学的我,热情高涨,但对于腹式呼吸、横膈膜支撑、竖起嗓子、打开面罩、提起笑肌、找头腔共鸣,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专业术语,听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课堂上只好老老实实记笔记。

S老师示范腹式呼吸,会将衣角稍稍向上扬起,便于观察他呼吸时腹部起伏,学生也可将手附在他粗壮的腰两侧,感受横膈膜支撑的力量。回到家我按老师指点的方法练习,弯腰九十度找感觉或平躺床上,双手放在腹部上深呼吸,腹部明显一起一伏就是腹式呼吸,可一站起来就没了感觉,又还原成胸腔呼吸。看似简单的腹式呼吸非一日之功。

经过一段时期的模模糊糊理解、练习,有一天,唱歌都不知怎样张口了,深度怀疑自己练错了方法。老师却说这是从不科学发音逐步转向科学发音的必然过程,我不懂,只有相信老师。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勉强坚持,慢慢有了悟性,兴趣也随之而来。同学间隔三差五聚在KTV练歌,有时还请上老师指点。一首歌反复唱不厌其烦,音准、咬字,相互找茬、推敲。这期间嘴巴也变得不受控,在灶台炒菜,在洗衣机旁,甚至在卫生间沐浴,时不时都会迸出我不和谐的“美声”练习或自以为漂亮的高音惊扰家人。但学习终获惊喜,如愿考入合唱团。

时间真是不经用的财富。转眼已过数年,合唱丰富了我的生活。用饱满的热情、最好的声音,唱出心中最美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