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郁
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学者。在2017年去世之前,他留下了五十多部著作,涉猎不同的主题,比如我们都知道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关于纳粹大屠杀的《现代性与大屠杀》,他还有很多关于后现代的研究。鲍曼晚年的很多书都写得很短,关注的也都是当下的问题,所以才能引发很多人的共鸣。今天推荐的这本书《不平等的灾难》同样也是如此,用鲍曼的说法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学家应该将陌生的问题变得熟悉。
不平等的问题应该就是当下我们最熟悉的问题之一。无论是从网络媒体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鸿沟越来越大。明星可以月入千万,一个突然爆红的网红每天的打赏都可以过百万,更别说还经常刷到那种亚洲首富印度富豪的豪华派对、埃隆·马斯克每天收入十几亿的视频,但是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为房租、薪资、一日三餐而发愁的人。社交媒体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这种分裂的现实世界。
在《不平等的灾难》中,鲍曼引用了各种数据之后的说法就是,几乎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不平等都在快速加剧,这就意味着富人,尤其是那些极富之人,变得越来越富有,而穷人,尤其是最穷的人,变得越来越穷。这个观点当然已经是常识性问题了,并无稀奇之处,鲍曼主要是强调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这种不平等的趋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现如今随着全球化的蔓延,不平等已经变成了所有国家共同的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是,如果之前的不平等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比如你不够努力、别人比你更勤奋等,现如今的富人更富仅仅因为他是富人,穷人更穷,仅仅因为你本来就是穷人,没有什么其他原因可以解释这种不平等。
针对这种不平等现象,我们听到很多奇葩的言论,也可以说诡辩,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就是说不清楚原因。鲍曼在书中提到了几种代表性的谎言,做了重点解析,这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比如第一个,不断的经济增长是应对各类不平等的唯一路径,可以解决人类的大部分问题。第二个,持续增长的消费可以让人类获得幸福。第三个,人类的不平等是天然就存在的,有些人就是比大多数人更有能力,所以他理应获得更好的待遇。第四个,竞争是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再生产的充分必要条件。
关于经济增长的神话,现如今已经陷入了一种无法说清的困惑。经济不可能永远增长,我们也不可能永远都跟得上经济增长的步伐,一旦经济陷入停滞,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就会破产呢?为了经济增长,我们投入越多,像个没有生命的机器人一样工作,但是我们已经忘了经济增长到底是为了什么。经济增长的目标难道不是获得更幸福的生活吗?但是现如今我们被经济增长的神话裹挟着,一直停不下脚步。而且经济增长似乎也没有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反而让人拉开了更大的距离。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们相信一些人天赋异禀,他们的成功是他们赢得的,我们失败是我们自找的。但是现如今,更多年轻人选择了一种冷眼旁观的方式面对一切。用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所说的话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更加谦卑和感恩,而不是用唯成功论定义一个人精彩、丰富和多元化的一生。不平等的事实已然存在,如果我们无法对抗这种社会的不公,我们可以选择不参加这个游戏。
我们用竞争的思维定义周围的人际关系,把人变成了敌人,变成了霍布斯笔下的所有人与所有人为敌的一场战争。但这种冲突的模式和思维方式,这种主体与客体的交往模式,只会让更多的人陷入精神焦虑、空虚和孤独当中,而一个好的社会的进步更多依赖于信任、团结和友好的协作。
鲍曼在这本书的最后说,我们总是在灾难发生后才能识别到灾难的到来,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应该提前意识到这个灾难发生的世界,并且尝试做出改变。因为想要改变这个世界,“除非我们一遍一遍尝试,即便一次比一次艰难”。
■好书试读
2011年3月11日是一个晴冷的周五,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儿子的脸。当时我在东京市中心的一家诊所,注视着一个小屏幕上的图像。在我身旁,F裸露着部分身体躺在检查床上。她椭圆形的肚子上涂满透明凝胶,医生正拿着一支发光的塑料棒压在上面。屏幕上的图像随着棒头的移动而变化、跳转。
我们知道要找什么,但看到那么一小团东西时,仍然惊讶不已:熟悉的头重脚轻的轮廓,心脏和若隐若现的心室,脑袋,脊柱,每一根手指,还有那么多动作——手臂划动,蜷起腿,头不时点一下。接着,画面一转,一张发育良好却又有点怪异的脸突然出现在眼前,还十分有模有样地打了个可爱的呵欠。我们的第二个孩子——一个男孩,虽然我们对此还不确定——还在那儿,还好好地活着。
诊所外面有点冷,寒风阵阵,但天气仍算晴朗,宽阔的大街上满是中午出门购物的人,还有从附近办公楼出来吃午饭的上班族。
《巨浪下的小学(2024版)》
—— [英] 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文汇出版社
他的成长故事中缺乏砥砺和不屈不挠,也没有依靠坚不可摧的意志从近乎废墟之上为自己打造一个黄金铺路的命运。根据拉斯克家族《圣经》背面的记载,1662年,他父亲的祖先从哥本哈根迁往格拉斯哥,开始在北美殖民地贩卖烟草。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生意蒸蒸日上,随着业务不断扩展,家族中的一些成员移民到美国,以便就近监督供应商,并掌控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历经三代之后,本杰明的父亲所罗门买断了所有亲戚和外部投资者的股份。在他独自领导下,公司继续蓬勃发展,不久之后,他成为东海岸最显赫的烟草贸易商之一。自不必说,他的烟草库存来自美洲大陆最优质的供应商,但所罗门的成功秘诀不仅在于商品的质量,更在于他有本事利用一个明摆着的事实:烟草固然具有供人享用的一面,但大多数男人吸烟时要与其他男人交谈。
《信任》
——[美] 埃尔南·迪亚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